《禹贡》是夏朝时期的重要着作,它不仅是我国最早的地理名着,也是研究古代中国自然地理、经济地理和政区地理的珍贵资料。以下是对《禹贡》的详细介绍。
一、背景与作者
《禹贡》是《尚书》中的一篇,传统上认为是大禹(又称夏禹)所作,但实际上更可能是战国时期魏国的人士托名大禹所着。
大禹是夏朝的开国君主,以治理洪水、划定九州而闻名于世。
《禹贡》的成书年代虽有争议,但多数学者倾向于战国说,认为它是在战国时期魏国人士设想大一统国家方案时所着。
二、内容概述
《禹贡》全文虽仅1193字,但内容极为丰富,详细记载了上古时期中国的政治区划、疆域沿革、山脉河流、田赋土壤、物产道路、部落民族等自然和人文地理状况。
全书结构严谨,体系完整,分为九州、导山、导水和五服四个部分。
1. 九州
《禹贡》开篇即按自然地理实体(山脉、河流等)为标志,将当时的中国划分为冀、兖、青、徐、扬、荆、豫、梁、雍九州。
每州之下,又详细描述了其疆域范围、山川湖泊的分布、水土平治的经过、土壤植被田赋的等级以及部落民族贡品物产的差异。
这种九州区划观念不仅体现了先民对地理景观的深刻认识,也为后世行政区划的演变奠定了基础。
2. 导山
“导山”部分主要描述了当时中国境内的主要山脉及其走向。
《禹贡》的作者已经掌握了黄河、长江两大流域内的山脉构成,以及东亚大陆地形西高东低、山岳分布西部集中东部分散的空间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