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人一段一段接连对唱。
一人所唱,句句揭开现实,似乎在劝他人早些放下。
一人所唱,声声留恋执着,似乎在诉说自己放不下。
听众们的心,也跟着一松一紧。
小主,
刚刚喘过气,马上又窒息。
不知何时,镜头随便往观众席一拍,拍到的都是哭得喘不上气的人。
好在顾白还是足够温柔体贴,把最后一句,留给自己唱。
“? 雨落隔岸,河过忘川,
沉默的船家,你渡谁过江?”
“? 曲水弯弯,陌上谁家,
点灯的姑娘,他回来了吗?”
渡过忘川河,从此阴阳相隔。
莫再等了,放下过去,忘了吧。
温柔的嗓音,足以治愈一切。
大家哭过了,哭累了,似乎也看开了一些。
好在现在不是战火纷飞的年代,赶尸人的传说已经很久没见了。
虽然我们至今还逃不开远行他乡和思念亲人的人生轨迹。
但是大家足够幸运,基本都能陪伴亲人走完最后一程。
再不济,至少也能看到最后一面。
比起歌词中的那种“不知归期,不见归人”的情况,已经好上太多太多。
听完一曲,众人狠狠吐出一口热气,有种身体浑然一轻的感觉。
顾白的创作就是这样,长歌当哭。
他没有流泪,却引得听众们情难自抑,又被他一个个哄好。
听完之后,如释重负。
这首歌,外国听众由于无法理解歌词和背景。
无法获得完整的体验,顶多只品出了这首歌一半的好。
不过光是这一半,就已经让顾白挣得了大半的票数。
因为情感的共鸣和动情的表达是没有国界的。
他们不能听懂歌词,也不妨碍他们体会到这是一场高质量的表演。
至于其他的500位国内大众评审,几乎投了满票。
战乱,是刻在我们华国人身上难以磨灭的伤痛。
不说五千年历史中,经历过多少战火纷飞的改朝换代。
就说我们现在,真正获得大致和平发展的时间,也才30多年。(别惊讶,我们1989年之前边境都没消停过)
也只有在战乱的时候,才会出现大规模客死异乡的人,催生出赶尸的行业。
我们远离战争并没有多久,战火带来的创伤只是减轻了,不是消失了。
它随时会被唤醒,比如,听到一首歌的时候。
这种独特的文化语境,让国内听众对歌的感悟又更多一层。
没人不为之动容,没法不给它投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