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应海豪爽的答应:“当然没问题,明日给你送过来。”
“多谢吴大哥。”
“自家兄妹,不必如此客气。”
很快,胡招娣就带着车队来到村东口的空地。
村民们也陆续赶来帮忙卸车,村东口一下子热闹起来。
在纪大爷的指挥下,村民们和车夫一起卸车,将青砖卸在一个靠边的角落码放整齐。
村民们脸上都是幸福的笑容,他们的孩子终于可以上私塾了,不容易啊!
有人开口:“招娣,你真是太有本事了!离开胡家都不到一个月,你居然就能买地,还能给咱们村建私塾,真了不起!”
胡招娣笑着摇头:“不是我有多大本事,而是运气比较好而已。
而且咱们大湾村那么穷,再不想办法改变,单靠地里刨食,就得继续穷下去。
知识改变命运,只要村里的孩子上了学,就算没有科考,也可以多一些出路。
认识字,就可以多学别的本事,有了赖以生存的手艺,还怕过不上好日子吗?”
村民们开始七嘴八舌的附和:
“招娣说的有道理,一辈子在地里刨食,连最基本的温饱问题都难以解决,现在谁家不是吃了上顿没下顿的?”
“可不是?我家早就断粮了,靠挖野菜啃树皮度日,离秋收还有个把月呢,唉!这日子难熬啊!”
“咱们就是吃了不识字的亏,想出去找点轻松点的活都没人看得上。”
“咱们累死累活不都是为了孩子,能平平安安把孩子养大,希望孩子能出人头地,可孩子要是长大了,还是走咱们的老路,不也是苦了孩子吗?”
“可是,孩子上私塾也需要银子啊!咱们上哪儿弄银子供孩子上私塾?”
胡招娣道:“乡亲们,办法总比困难多。
秋收后你们的地是不是就空着了?
咱们可以种一些耐寒的蔬菜、小麦之类的,空闲时间还能上山打猎、挖点药材卖了是不是也能补贴家用?
靠山吃山,靠海吃海,咱们周围都是山,山里的好东西不少。
一个人不敢上山,咱们就多约几个人,只要大家团结一心,还有过不去的坎吗?”
村民们重重点头,以前,他们确实没想到邀约其他人一起进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