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章 再见双喜

张氏到底看了出来,解了她的围:“倩倩是小女仔,哪里能一个人去,我陪着。”

何氏本来也想这样的,只是不好说出来,这下放了心:“那就苦了娘了,天气热,路上不要急,中了痧就亏了,倩倩记得路上带点霍香散,多带点水,水里放点盐。”

倩倩忙点头,用纸包了点放着。

那藿香散是何生贵带来,给三人远行的人备的。天开留了些家用,这回倒帮了她俩的忙。

两人提前花了半天时间垄了两斗谷,又舂成近一斗的精米筛好用袋子装了。

楼田离着有六里,来回一个半时辰管够。所以在用过午饭后又歇了会,两人于未牌末刻没那么热时出发,猎狗小狼一路尾随到北门方回。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这段时间天气晴朗干燥,正是秋老虎肆虐时,此时出发还是暑热非常。

张氏拄着杖,倩倩背了个大背篓,里面杂七杂八地堆出了尖,还提着只捆着翅膀的大鸭子。

两人走得都不快,不一会便汗如雨下,每走一段就坐在树底下歇息擦汗喝水。

六里路足足花了三刻多钟,才穿过楼田边溪上青石板铺成的小桥。

道山就在左边,是座四五十丈高的石头山,并不是很大。村居就坐落在山和溪间的平地上。

村墙沿溪而建,有两个沿溪开的小门,出了门就是青石搭就的浣洗处。

两人进了村问了下去书塾的路,却是个用野荼蘼、野玫瑰、枸骨、木槿等植物篱笆围着的园子。

旁边是一栋中等大小的三合院,檐下白墙上绘着彩绘。

绕到园子正门,右边一间泥墙茅草顶的房子算是门房。

园子里有一排三间砖房茅草顶,里面传来读书声,想来就是学堂了。

那砖房阶前是几棵开满粉色和红色花的月月粉和月月红,及一大丛没开花的映山红。

还有两棵叶子像油茶树的绿油油的植物分布在阶的两边,不知是什么花树。园边还种了几棵桂花树。

后面还有一排两间看起来很好的瓦房,想来是老师所用。

房子旁边和后面的空地都是菜地。可以看到刺蓬边的扁豆架和丝瓜架,还可以闻到扁豆花特有的气味。细竹竿搭的豆角架上挂着四季豆和长豆角,地里爬着的花瓜和甜瓜藤。

阴凉角落里的茼蒿顶着高高的杆子,开着金黄的花。

整片地都种满了瓜菜,没有一点是空处。

请了看门的老人家把柏崽叫出来,再随着他拿着送夫子当冰敬的一匹二十尺长的细葛布和那只大鸭进入那个三合院里。

那三合院便是周夫子的家,此时师娘正坐在天井里缝衣裳等着了。

看到他们,周师娘先给张氏行了礼,扶了她上坐:“老人家安好?这们热的天,走了这们远,不容易,先坐。”热情得很。

见张氏还要谦让,先将一大竹杯茶敬上:“这是淡竹叶、矮脚茶、香薷煮的水,正是清热解渴的。”

倩倩跟着张氏和柏崽后面,按何氏教的,先就行了个礼:“拜见师娘。”

周师娘将她拉起,看向张氏。张氏忙介绍:“这是柏崽的姐姐,给他送米来的。”

周师娘上下打量了她一番,笑道:“确实是个乖女仔。”

请他们一齐坐了,叫人端上茶汤和果子、米花糖。这时节还炸果子,做米花糖的人家还真是少见。

倩倩想起何氏教的,把礼品敬上,搜肠刮肚地找些感谢的话讲。

周师娘看起来就是个普通的乡村女子,就是面皮白细了些,戴着铜丝?髻、银簪和绢花,但是耳环却是金的。穿着蓝色的印花细麻布衫裙,看着倒也面善。

竹杯里的茶水还带点甜味,她猜里面很可能放了茅根。

几个人在一起说了些无关紧要的话。周师娘再次问起大人。

张氏说:“她们公公和父亲到梧州去卖布了,不在家,娘呢又在车水、赶水,走不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