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才你说的这一章看似平实,但在当时周王朝内忧外患摇摇欲坠的情况下,表达了无数臣民对宣王的无限期待和信赖,实际上言近而旨远,语浅而情深。”
“谢母妃夸奖。
至于第二章,则是顺势而下,承上歌颂宣王德荫子孙,受禄千亿,落笔于他能够‘不愆不忘’,一丝不苟地遵循文、武、成、康的典章制度,听从大臣们的建议和劝谏。
这些话里,也包含着极其深刻的教训,夷王、厉王因为违背了这两点使宗周几乎灭亡,其代价不可谓不大。”
姬琼有些情不自禁地叹息道:“何止夷王、厉王两位国君呢,其他各诸侯国里也总会出现几个暴君、昏君。
无论历史上有多少前车之鉴,却还是阻挡不住他们毁灭国家的行径。”
重耳也感叹地点了点头,继续解读诗句。
“因为这首诗是举行冠礼的仪礼用诗,有着它现实的要求,故而第三章便转锋回笔,热烈地歌颂起年轻的宣王有着美好的仪容、高尚的品德,能‘受福无疆’,成为天下臣民、四方诸侯的纲纪。
末章又紧接前文之辞,勾勒出行冠礼时,宣王礼待诸侯,宴饮群臣的的活动场景,就此诗看来,周宣王他真的是一代明君啊。”
姬琼微笑着问道:“何以见得?”
重耳坚定执着的答道:“周宣王年轻有为,且能为天下纲纪,使举国上下情意融洽,‘百辟卿士’没有一个不爱戴、亲近他的。
使国民能安居乐业,不再流离失所,这不正是对一位明君最主要的要求吗?”
姬琼笑意更深起来,用无比甜美的声音说道。
“那我的重耳以后也要向周宣王学习哦,要做到端庄坦荡,勤奋好学,诚恳地遵从众位贤臣的意见。
就算是无法做一位明君,也要成为一个称职的邑主,这样才不辜负母亲对你的期望。”
“是,重耳谨遵母妃教诲。”
师保目睹着这对母子的对话,内心深处不禁对姬琼身为女子却颇具智慧的言谈所折服。
他从未见过如她一般博学多才的后宫女子,这让他忍不住想起狐突大夫。
这个来自翟国的大夫,在朝堂上也是如此的老谋深算,睿智卓绝。
有父如此,也难怪他的女儿姬琼被教养得如此才貌双全。
带着心中对姬琼的钦佩,师保走向认真聆听教诲的重耳,用亲切和蔼的语调教导道。
小主,
“周宣王在晚年时也曾犯下过弥天大错,关于这一点,我以后会慢慢告诉你。
但宣王在即位之初,的确是个难得的明君。
这短短的一首诗,只有四章诗句,却全方位的赞美了周宣王,于有限的词句内包容了无限的真情,美溢于辞,其味无穷。
公子重耳,您可要好好体味它的精髓,真正的学到周宣王曾经的优良品德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