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5章 都有份

林雅菡因为和按察使都坐在上首,所以她并没有察觉到对方看向那个发言者的凌厉眼神。就算林雅菡有系统奖励的“危险感知”,但系统对于危险的定义是要针对林雅菡的恶意。

按察使的恶意指向的是发言者,因此就不在感知范畴内了。不过就算林雅菡知道了,她才懒得去操心。她可不会为了一句“大家都是同族”就赔进去自己的人情,所谓的“宗族情感”这档子破事已经在上辈子看透了。

能够参加这次见证会的虽然不是人人都无比聪明,但最起码没有一个蠢货。在那个挑头的发言者被林雅菡一句话给诛心后,原本还觊觎林府家产的人此时纷纷收起了心思。横竖林雅菡不是放了点风声出来,说是这次确保族人都有份,那就姑且相信好了。

林雅菡见全场都没有人在出声诘问后,就吩咐林荣开始宣读这次林府家产的分配方案。

分配方案的第一部分自然是阐述林府家产的组成和来源。不过这部分并没有太多详细的数据,而在场的人也晓得这是林府的秘密,哪怕是朝廷也不能在林府没有过错的情况下追问清楚。

不过充当见证的几个权贵家族的当家人在心底默默盘算下也大致估出了林府家产的数量级,然后不由得在心底暗暗惊讶。

林府最近几十年其实在安西府算是非常低调,除了安西府那几个老牌权贵家族外,不少后来的新兴家族都快不将林府看在眼里了。要不是林府有世袭的爵位和军职,怕是有些胆大包天的新兴家族就要上来咬林府一口了。结果人家林府完全是“闷声发大财”,悄无声息地就累积了这么一笔庞大的家产。

不过联想到林府现在居然要“被迫”分割家产来安抚朝廷和皇家的心,在座负责见证的权贵家族们也纷纷熄灭了幸灾乐祸的心思,反而从心底涌上一种兔死狐悲的情绪。林府在安西府那真的可谓是“土皇帝”一般的存在,结果连这种他们都需要仰视的家族在京城那些大人物的手里居然还不如一只蝼蚁。

第一部分的内容不长,林荣很快就念到了第二部分。

第二部分就是针对林氏宗族的,因此林氏族人那边纷纷竖起了耳朵。

林雅菡早就和曹季礼透了底,这次林府家产会分成四部分,一部分归宗族,一部分归亲兵,一部分归朝廷,剩下就自然还是林雅菡的。只不过在这次见证会上只会涉及前两部分的分配,后面两部分就属于林府机密范畴了。

林雅菡可以公开林府家产的一部分,但不会傻到将整个底儿都露出来。大家都是在牌桌上打牌的人,谁先暴露底牌那就肯定是首先下场的人。

而且林雅菡对归宗族的这部分是最用心的,因为这部分从某个角度来说算是林府最后的底牌。哪怕林雅菡经过前世之后对林氏乃至林姓并没有什么归属感,但是她知道她的后代还是会对林氏有羁绊。

既然如此,她还不如早早布局。万一自己这一世的子女是不肖之徒的话,那好歹还是条退路给他们。

林雅菡在研究了《大圣律》及前朝的很多案例之后不得不感叹华夏人的智慧果然是出众的。不要以为像“家族资产管理”这种概念出自西方,它的雏形其实早在华夏历史上就有了。只不过华夏人没有使用“基金会”或“信托公司”这种架构,而是以血缘为核心构建起了宗族。

宗族在封建时代是个非常复杂的集合体。你可以将它看成一种社会组织,但同时又是一种基层管理组织,并且还是一个经济与金融组织。《红楼梦》里秦可卿在死后还嘱咐王熙凤要记得多买族田,防止未来抄家之后没有退路。放到现在这不就是家族资产管理与传承中的“风险控制”么?

《大圣律》是有明文规定,除非是“夷三族”的超级重罪,否则家族财产是不被抄没的。而“夷三族”虽然在《大圣律》里有规定,但时至今日却没有真正执行过。所以哪怕是家族里最核心的嫡支被满门抄斩了,家族其他人还是可以利用以前攒下来的族产继续生存下去。

而且《大圣律》对族产没有明文规定,实际执行中连宗族所属的宗祠、族学、育婴堂和养老堂都算在其中。不仅如此,甚至有的时候连宗族投资的其他产业都也会被默认在族产中。

因此封建时代的权臣为什么掌握大权之后第一时间就是给自己的家族搜刮田产?因为这是这些家族可以延续下去的根本所在。

林雅菡自然也是按照这套规矩来做,只不过她参考了后世的现代管理规则。

“如无特殊原因,宗族田产每年产出按照三比三比三比一分成四份,其中一成用于宗祠修缮和维护,这部分交由祠正管理;剩下三部分分别用于族学、鳏寡孤独及置办新族产。”林荣继续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