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家西府当家太太“急病暴毙”的消息被安西府这边的锦衣卫及东厂分别动用各自的渠道给快速传送了回去,因此李攸几乎是在第一时间就看到了这份报告。
“倒是果断。”李攸平静地说道。
一旁伺候的李忠没有说什么,但是内心却在不断思考着。
李攸现在对林府之所以如此关注,因为林雅菡通过安西府进献的三种粮食作物及种植方式已经被成功应验了,这对以农业为主的大圣朝来说无疑是“祥瑞级”的好消息。
对于这样泼天的功劳,李攸自然是要赏赐的。何况林雅菡还是女子,李攸就更加没有什么好忌惮的了。李忠可是很清楚,内阁那边拟好的郡主册封旨意已经早早就递上来了,就差李攸盖上玉玺便可明发全国了。
不过李忠不理解的是,李攸似乎忘记了这件事,反倒是将林雅菡进京的事情提上了日程。只是林雅菡尚未除服,李攸这边也不好下旨召她进京。
“那林王氏乃是林家丫头的婶母,岂不是她还要守孝?”李攸忽然问道。
“未出阁的侄女按礼服‘小功’,故静安县主要守孝五个月。”李忠回答道,“只是这小功不比斩衰,礼法上的忌讳没有那么严苛。”
“不妨事的。”李攸摆摆手道,“若是等她除服便立即召她进京,那这一路就是天寒地冻的。倒不如等她替她婶母守完孝后再出发,那时已经是春末夏初时节,路途上也会舒坦许多。”
“陛下真的是慈父心肠。”李忠恭维道。
“慈父?”李攸冷哼了一声,“可惜不肖子太多了!”
李忠不敢接这话,而是转移话题问道:“陛下,现在静安县主的府邸是按照郡君规制修建的,可还要调整一二?”
李攸没有直接回答。他思索了好一会,叹息道:“以她的功劳,朕就算册封她一个公主又算什么?横竖公主的俸禄才多少!只是她和贤妃的关系……”
李忠明白了李攸的担心之处。虽然林雅菡现在算是皇家收养的女儿,可她在血缘上的确和贤妃郑氏的关系更亲密一些。
大圣朝明面上的夺嫡之争是在大皇子和二皇子之间,可李忠作为皇帝的近侍,虽然不掌管东厂也不直接与锦衣卫联络,可这些机构传来的消息都或多或少会被他知晓。李忠清楚在大皇子和二皇子的纷争之下,三皇子与四皇子也是跃跃欲试中。
大皇子有勋贵和将门的支持,二皇子则有清流和世家的襄助,剩下的三皇子和四皇子也并不是完全没有一战之力。
三皇子的母亲贤妃郑氏可是大圣朝的头号世家,虽说不能振臂一呼就将世家力量全部拉走支持三皇子,但绝对能影响世家内部;四皇子的母亲贵妃王氏就越发不简单了,大圣朝刚刚立国的时候可是有“王半朝”的说法。
不过虽然各个皇子背后有自己的势力,可真正能对皇帝构成威胁的却只有大皇子李璋。李璋的母亲,也就是皇帝元后出身北军将门,同时也是勋贵出身。
当年李攸能够登基继位,元后和她的家人可谓出力甚多。但也是因为如此,李攸在称帝后就对元后疏远。尤其是在元后过世后,李攸更是不遗余力地打压元后的娘家。
李攸的“过河拆桥”导致元后娘家虽然蛰伏但却将全部赌注押在了李璋身上。一方面李璋是自己的亲外孙,有着天然的血缘亲近感;另一方面则是期待着李璋哪日学前朝的皇子兵变,直接杀了皇帝老爹坐龙椅。
正因为李攸也知道这件事,所以李攸才抬举李瑱并纵容李瑱将手伸向军队。只不过御林军和禁军这两支拱卫京城和皇城的军队是不可能让皇子沾手的,所以李瑱才在李攸的暗示下对南军及西北军渗透。
可惜南军那边“天高皇帝远”,手握水师及市舶司的他们压根不想掺和到夺嫡里,所以李瑱才只好布局西北军。
但让李攸觉得不满的是,这都好几年了,李瑱居然还没有在西北军中扶持出一个像样的人来!原本还以为李瑱通过王家是打算联合林家,这还让李攸高看了李瑱一眼。结果没想到李瑱居然最后勾搭一个林府的庶子就没有再行动,而且他的目的居然还是为了享受西域的美色!
李攸知道这个结果后差点想拔剑杀了这个儿子。他不介意自己儿子喜好美色,但能不能等登上帝位之后再这样?
如果现在李攸给林雅菡太高地位的话,那无疑就是破坏了二皇子与大皇子之间的斗争基础。尽管林雅菡已经主动疏远了西北军,但她身上的西北军将门烙印是无法消除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