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林雅菡与宫嬷嬷等人闲话的时候,贡院张榜处忽然变得热闹起来。
根据宫嬷嬷的讲解,林雅菡知道这是贡院开始张贴会试杏榜了。
林雅菡听完宫嬷嬷的说明后,心底默默感叹古人其实也挺会玩的。要知道不管是乡试的桂榜还是会试的杏榜,那都是从最后一张榜单开始张贴。这也就意味着还没上榜的人其实是冰火两重天,要么名列前茅要么淘汰出局,后世的选秀节目不也是这么玩的么?
不过相较于乡试,会试上榜名额的公布倒是没有那么激动。毕竟乡试才算是大圣朝科举的第一个门槛,因为这基本决定了你是官身还是白身。
按照大圣朝的规定,举人是可以授官的,只是官职不是很高罢了。而且就算举人不愿意当官,那回到家乡也是整个县的社会贤达。若是他愿意开馆授课,那基本就相当于本县的重点私塾了。
因此对于那些在会试落选的举人来说,他们大部分其实是知道自己实力的,而且也晓得自己身后有退路,因此很难发生《儒林外史》里那种“范进中举”的情况。
不过对于那些不满三十岁的落选举人来说,他们自然还是想着到下届科举冲刺下。只不过会试三年一次,如果没有恩科的话,十年也就是三次机会。若不是家境大富大贵,很少有举人能坚持到四十岁的,甚至不少举人在三十岁就会选择放弃。
“我们回去吧。”看完热闹后林雅菡就准备回府了。
跟着林雅菡出来的丫鬟婆子们自然开始收拾起来,然后那些知道自己通过会试的贡士就看到一辆华丽的四轮马车从他们面前驶过。
贡士里不乏有住在京城或家里背景深厚之人,他们便开始说起这辆马车的主人来。
“静安郡君也跑来看杏榜张榜了?”周晓看到一脸兴奋的李科有些无奈地说道。
经过这几个月的相处,周晓算是彻底摸清楚了这位小朋友的性子了。别看李科在科举和待人接物方面非常老道,但性子里却还是个没长大的小男孩。当然,李科的实际年龄放在封建时代也算是个孩子。
李科点点头,道:“难道她是来确定侯奎有没有来参加会试?”
侯奎被剥夺了举人身份,所以立刻他们自然不会再称呼他为“朋友”。而且侯奎还被皇帝下令禁止再次参加科举,也就意味着侯奎被士林彻底除名,所以李科也没有称呼他的字,而是使用了相对不那么客气的名。
周晓白了李科一眼,一个被皇帝记恨住的人哪里还敢留在京城,还跑到贡院这种场合来。
李科也知道自己说错了,然后有些不好意思地摸了摸后脑。
周晓有些感叹地摇摇头,心想李科居然考中了本次会元,直接将他表兄曹峰干到了第二名。不过好在曹峰似乎对这个并不在意,直接和李科说要殿试再战。毕竟曹峰对于自己的策问还是有信心的,因为策问其实更看写作者的见识和经验,这对还没有再社会上行走过的李科来说无疑是个大短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