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阳宫里的好戏,很快传入姜韶华耳中。
崔渡低声笑道:“真可惜,今日没去景阳宫,没能亲眼看一看太皇太后被气得七窍生烟的模样。”
姜韶华目中闪过笑意:“不急,以后这样的机会还多得是。”
要在朝廷基本安稳的情况下彻底拔起郑家这个庞然大物,几乎是不可能的事。如今却在郑宸谋逆叛逃起兵写檄文等一连串的操作下变得顺理成章。从这个角度来说,郑宸也可算是接连“立功”了。
这怎能不令姜韶华心情愉悦?
还有一桩更好的消息。
戴尚书已经私下放出口风,翻过一个年头就要告老致仕了。
对这样知情识趣急流勇退的老臣,自然要给予应有的敬重。姜韶华近来对戴尚书温和客气多了。
戴尚书混了四十年朝堂,是真正的官场老油条。既决定要退,索性将人情做足,在刑部里当着众官员的面处处抬举杨侍郎。
众人都清楚,杨侍郎是下一任刑部尚书的不二人选。花花轿子人人抬,一时间,杨家的门庭也随之热闹起来。每日递到杨家门房的名帖足有一尺高。
从武安郡回京的杨政,正好赶上了这个大好消息,高兴得双目放光:“伯父总算快熬出头了。”
杨侍郎人逢喜事精神爽,看着容光焕发,整个人年轻了几岁,说话依然低调谦逊:“不得胡说。戴尚书一日没退,刑部尚书的位置就一日未定。不可轻狂!”
杨政笑道:“放心,侄儿也就在伯父面前飘飘然,等出了这个门,保准半点不露。”
杨侍郎捋须一笑。
杨家是刑名世家,杨政这一辈的堂兄弟有八个,外放做官的便有五人。杨政原本平平无奇,奈何运气实在太好,攀上了南阳郡主这棵大树。如今郡主做了女帝,才半年光景便稳住了朝堂和人心。杨政也算是有从龙之功的潜邸老人,以后少不得一份好前程。
说不得,将来杨家的权势富贵都要着落在杨政的身上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