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五章 一千……万?

听张援民这话,李如海眼睛一瞪,一脸的诧异。

赵军带他俩来的目的,就是让他们支走屯部里的人。现在张援民要一下带走俩,那岂不是压过了他李如海。

“那走吧。”赵国峰说起,伸手取拿狗皮帽子的时候,就听赵军说道:“叔啊,那你们跟我张大哥去吧,我在这儿打个电话。”

“你打吧。”赵国峰啥都没想,因为赵军总来打电话,而且以赵军的人品的条件,他们屯部也没啥值得赵军拿的。

眼看赵国峰、赵金山都跟张援民走了,李如海手指门口,对赵军道:“大哥,我张大哥不讲究啊,说好了要是一个人,我俩就抢;要俩人的话,我俩就一人对付一个;要是仨人……”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行了,如海。”什么俩仨的,赵军抬手一指门口,对李如海说:“给我看着门口,看别人谁要过来,你就喊一嗓子。完了等回去,我也给你记一功。”

赵军这话,比画大饼还玄乎,但张援民、李如海就吃这一套。听赵军那么说,李如海乐颠地就出门了。

这时屯部里就剩下赵军了,他拿起外线电话,要了十多分钟才接通辛集回春堂。

“是黄哥吗?”赵军听声音,感觉那头接电话的应该是黄海珍。

“是我,您哪位呀?”黄海珍问,赵军道:“黄大哥你好,我是赵军呐。”

“小兄弟呀。”黄海珍道:“你上次打电话说的钱,我们都张罗差不多了。你就放心吧,等年后你再来的时候,钱肯定是不会差的。”

从河北回来后,赵军给回春堂黄掌柜打过一个电话。

电话里,赵军告诉黄掌柜,他家还有一个更大的金熊胆要卖。如果黄掌柜有收购意向的话,就先准备钱。

当时黄掌柜丝毫没犹豫,直接告诉赵军,那两枚金熊胆,他们回春堂都要了。

“黄大哥,我打电话不是为这事儿。”赵军如此说,黄海珍忙问:“怎么了,你有什么事,你说吧。”

“我想打听、打听。”赵军道:“就是……虎血珠子,它算中药材吗?”

“什么?”电话那头的黄海珍有些诧异,嘴里重复道:“虎血什么……珠子?那是什么东西呀?是和鸡血石差不多吗?”

这黄海珍这话,赵军就知道他不懂。而就在赵军想说两句客套话,就挂电话的时候,那头黄海珍忽然道:“爸,啊?啊,小兄弟,我爸要和你说话。”

紧接着,电话那头就传来了黄掌柜的声音:“赵军你好啊。”

“哎,黄师傅你好。”赵军回了一声招呼,便听黄掌柜说:“我出门刚回来,进屋就听着海珍说虎血珠子,你们东北现在还有这个吗?”

“好像是有。”赵军含糊地应了一句,然后问道:“黄师傅,这个算中药材吗?”

“算啊,肯定算啊。”黄掌柜斩钉截铁地道:“就是虎血珠子比较珍贵,一般的老百姓接触不到,以前都是进贡到宫里,最近这十几、二十年几乎是看不到了。”

“黄师傅,那东西是从东北虎身上弄着的吧?”赵军问完,再从黄掌柜那里得到肯定后,赵军又问:“黄师傅,那你知道怎么弄吗?”

“什么?”电话那头的黄掌柜没跟上赵军跳跃的思维,下意识地问道:“你什么意思?”

“黄师傅,我能抓住大爪子,也就是东北虎。”赵军道:“但我不知道怎么能从老虎身上弄着这个虎血珠子。”

“这个……我也不知道。”黄掌柜的回答让赵军有些失望,然后黄掌柜继续说道:“这个我建议你,没弄清楚之前先不要操作,因为那东西有特殊的保存方法,你保存不当就瞎了。”

说到这里,黄掌柜稍微顿了顿,道:“我父亲的二叔,那老人看小儿病特别厉害,因为这个他让宫里招去当御医。

那时候……那好像叫太医院,有不少医书给他们学、给他们看。但有一些医书是不让咱们看的,只有满族人的御医能看。

就老人和我父亲说,赶上宫乱的时候,他捡着……那算半本医书吧,让火烧的不全了,还都是满文写的。

等到后来,我二叔就拿着这书找人问,让人家给翻译。看那上面就写着虎血丸子应该怎么保存、怎么入药,但没写怎么获取。”

“黄掌柜。”赵军闻言,忙问:“那你父亲,老爷子看过那书吗?”

“看过。”黄掌柜也是个爽快人,他没等赵军再问,就直接对赵军说:“虎血丸子怎么入药,我不能告诉你。但它怎么保存,我可以和你说。”

“怎么保存啊?”赵军问,黄掌柜道:“虎血丸子遇雪不浸,遇水不沉;遇土而入,遇什么而固。”

“遇什么而固?”赵军听得直皱眉,你说告诉我,你怎么还给我出填空题呢?

“这个不知道。”黄掌柜道:“我不骗你,那个字的位置被火烧个窟窿,不知道是遇什么而固。”

赵军撇了撇嘴,调整下心情,又问:“那黄师傅,一个虎血丸子要卖的话,大概能卖多少钱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