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1章 集☆唐诗三百首的故事

白居易生活的中唐时期,社会矛盾逐渐凸显,他目睹了百姓生活的困苦、官场的腐败等诸多问题。于是,他提出了“文章合为时而着,歌诗合为事而作”的创作理念,旨在通过诗歌反映社会现实,干预时政。

在《唐诗三百首》中,白居易的新乐府诗具有很强的代表性。例如《卖炭翁》:“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这首诗生动地刻画了一位卖炭老人的形象,他在南山中辛苦劳作,满脸灰尘,两鬓斑白,手指乌黑。他卖炭所得仅仅是为了维持最基本的生活需求,可即便自己身上衣服单薄,却还希望天气寒冷,这样炭就能卖个好价钱。而后面“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半匹红绡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更是揭露了宫市制度的黑暗,太监们强取豪夺,用微薄的物品换取老人辛苦烧制的大量木炭,老人却无可奈何。

他的另一首《观刈麦》同样反映了社会现实:“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浆,相随饷田去,丁壮在南冈。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复有贫妇人,抱子在其旁,右手秉遗穗,左手悬敝筐。听其相顾言,闻者为悲伤。家田输税尽,拾此充饥肠。”诗中描绘了农民们在麦收时节忙碌的场景,他们冒着酷暑辛勤劳作,而还有贫苦的妇女因为家里的田产都交了税,只能抱着孩子在田间拾麦穗充饥。

白居易的这些诗作在《唐诗三百首》中的意义重大。它们以通俗易懂的语言,直接反映了中唐时期的社会矛盾和百姓的苦难生活,使诗歌成为了反映社会民生的镜子。这种现实主义的创作精神影响了后世许多诗人,让诗歌不仅仅是一种文学艺术形式,更是一种关注社会、推动社会进步的工具。

第七章:杜牧与李商隐的晚唐风情在《唐诗三百首》中的展现

杜牧和李商隐,这两位晚唐的杰出诗人,他们的诗作在《唐诗三百首》中展现出了独特的晚唐风情。

杜牧出生于名门望族,他才华横溢,却身处晚唐的政治动荡和社会衰败之中。他的诗既有对往昔盛世的怀念,又有对现实的忧虑。在《唐诗三百首》中,杜牧的诗风格俊爽。像《泊秦淮》:“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诗的前两句描绘出了秦淮河畔朦胧的夜景,烟雾和月光笼罩着寒水和细沙,船只夜晚停靠在秦淮河畔靠近酒家的地方。后两句看似在批评商女不懂亡国之恨,还在唱着靡靡之音《玉树后庭花》,实则是对那些沉迷于声色犬马的达官贵人的讽刺,他们在国家衰败之际,依然醉生梦死,没有对国家命运的担当。

杜牧还擅长写咏史诗,如《赤壁》:“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他通过对赤壁之战这一历史事件的重新审视,以小见大,用假设的手法表达了对历史命运和英雄人物的思考。如果不是东风相助周瑜,那么大乔小乔就会被曹操锁在铜雀台了。这不仅是对历史的一种玩味,也反映出他对晚唐政治局势无力回天的一种感慨。

李商隐则以其深情绵邈、隐晦迷离的诗风着称。在《唐诗三百首》中,他的爱情诗令人印象深刻。例如《锦瑟》:“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这首诗充满了朦胧之美,诗中的锦瑟意象繁多,锦瑟的弦柱让人联想到逝去的美好年华。庄生梦蝶、望帝啼鹃、鲛人泣珠、蓝田玉烟等典故的运用,使得诗歌的意境更加迷离恍惚,让人难以确切地把握诗人的情感,但却能深切地感受到那种对往昔爱情或美好事物的追忆与怅惘。

李商隐的政治诗同样有着独特的风格。他的诗常常借古讽今,用隐晦的方式表达对当时政治的不满。他和杜牧的诗作在《唐诗三百首》中共同呈现出了晚唐的风貌,那是一个政治衰败、社会动荡,但文化依然繁荣的时代。他们的诗既有对现实的批判,又有对美好事物的眷恋,是晚唐文学的两座高峰,对后世的诗歌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第八章:初唐四杰对唐诗发展的开拓在《唐诗三百首》中的奠基意义

初唐四杰——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他们犹如四颗璀璨的星辰,在初唐的诗坛上闪耀着独特的光芒,他们的诗作在《唐诗三百首》中有着不可忽视的奠基意义。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王勃,天才早慧,他的诗歌展现出了初唐时期诗歌革新的蓬勃气象。在《唐诗三百首》中,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是一首脍炙人口的佳作。“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诗的开篇描绘出了壮阔的送别场景,以雄伟的城阙和迷蒙的风烟为背景,烘托出离别的氛围。但他并没有沉浸在传统的悲切离别情绪中,而是以“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这样豁达的语句,打破了空间的限制,表达了真正的友情不会因距离而疏远的理念。这不仅体现了王勃开阔的胸怀,更显示出他在诗歌创作上的创新精神,突破了以往送别诗的哀怨格调。

杨炯,他的诗作风格雄浑刚健。“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牙璋辞凤阙,铁骑绕龙城。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杨炯的《从军行》充满了壮志豪情。当时的唐朝,边境时有战事,这首诗反映了诗人对从军报国的向往。诗中通过对战争场景的描写,如烽火照亮西京,军队出征,战场上旗帜在大雪中黯淡,风声和鼓声交织等画面,生动地展现了战争的紧张和激烈。而“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这句直抒胸臆的话语,表达了诗人渴望投身沙场、建功立业的决心,与传统文人只重文事的观念形成鲜明对比,为唐诗注入了一股阳刚之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