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土地分配工作的顺利进行,清平县的百姓们对未来充满了希望,纷纷积极投入到农业生产之中。而李逵也没有闲着,他开始思考如何进一步改善清平县的基础设施。
县城里的道路年久失修,一到雨天就泥泞不堪,给百姓的出行和货物的运输带来了极大的不便。李逵决定要重新修建县城的道路。他召集了全县的工匠,又请来了一些有经验的石匠和泥瓦匠,共同商讨修路的计划。然而,修路所需的石料和木材数量巨大,这又成了一个难题。
李逵带着几个衙役到县城周边的山上查看,发现山上有丰富的石料资源,但伐木却需要谨慎,因为过度砍伐可能会破坏山林生态。于是,他一方面安排人开采石料,另一方面则从外地购买木材。可购买木材需要大量的资金,县衙的财政虽然在清平的发展中有了一定的增长,但仍然捉襟见肘。
李逵又想到了那些富户。他把富户们召集起来,对他们说:“各位,县城修路乃是造福百姓之事,如今石料有了,可木材还缺,需要大家再出一份力,捐些钱财购买木材。”富户们虽然心中不太乐意,但看到李逵在清平的威望,也不敢公然拒绝。其中一个富户站出来说:“大人,我们之前已经为学堂、河道治理捐了不少钱,这次能否少捐一些?”李逵瞪着眼睛说:“少些也可,但这路必须修,你们也在这清平生活,道路修好了,你们的生意往来也更方便。”富户们无奈,只得应下。
在筹集资金的同时,修路工程也正式开始了。李逵亲自到工地上监工,他像一个不知疲倦的监工者,大嗓门整天在工地上回荡:“你们这些工匠,要把路修得结实些,莫要偷工减料,不然俺可不会轻饶。”工匠们知道李逵的脾气,都不敢懈怠。
可就在修路的过程中,发生了一件意外之事。有一个工匠在开采石料的时候,不小心引发了山体滑坡,虽然没有造成人员伤亡,但却破坏了一部分已经修好的道路。一些迷信的百姓认为这是上天对李逵修路的不满,是不祥之兆。谣言又开始在县城里传播开来。
李逵听到这些谣言后,十分生气。他对百姓们说:“这只是一个意外,俺修路是为了大家好,哪有什么上天不满。如果真有上天,那上天也会支持俺做这好事。”他亲自带着工匠们重新修整被破坏的道路,并且更加注重施工安全。
经过数月的努力,县城的道路终于焕然一新。宽阔平坦的道路贯穿了整个县城,百姓们走在路上,脸上都洋溢着喜悦。商人们的运输也更加便捷,清平的商业进一步繁荣起来。
道路修好后,李逵又把目光投向了县城的水利设施。清平虽然治理了那条容易泛滥的河,但县城里的灌溉水渠却还很不完善。很多农田因为缺水灌溉,产量受到了影响。李逵又开始规划修建灌溉水渠。
他向一些有经验的农夫请教,了解到了修建水渠的最佳路线和方式。这次,他没有再向富户们强行募捐,而是号召百姓们自愿参与。百姓们看到李逵为清平做的一件件实事,纷纷响应。他们自带工具,加入到修建水渠的队伍中来。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在修建水渠的过程中,李逵发现了一个年轻人,他干活特别卖力,而且很有头脑。这个年轻人叫王二,他对李逵提出了一些关于改进水渠设计的建议。李逵觉得很有道理,就采纳了他的建议。王二也因为这件事受到了李逵的赏识,李逵开始让他参与到一些县衙的事务中来。
随着灌溉水渠的建成,清平县的农田得到了充足的灌溉,粮食产量大幅提高。清平的百姓们不仅能够自给自足,还开始有了余粮可以出售。这吸引了更多的商人来到清平收购粮食。
清平的繁荣引起了更远地方的关注。一个名叫刘知府的官员管辖着包括清平在内的几个县。他看到清平在李逵的治理下发展得如此之好,心中既嫉妒又害怕。嫉妒的是李逵的政绩,害怕的是李逵的影响力会威胁到他的地位。
刘知府开始在一些政务上刁难清平。他减少了清平应得的一些物资分配,还在税收政策上对清平做了一些不利于发展的调整。李逵得知后,十分气愤。他决定到刘知府的衙门去理论。
李逵带着王二和几个衙役就出发了。到了刘知府的衙门,刘知府傲慢地接见了他。李逵说道:“刘知府,你为何减少清平的物资分配,又调整税收政策?清平如今正在发展,你这样做不是阻碍清平的发展吗?”刘知府冷笑道:“李逵,你不过是一个小小的县令,你治理清平的方式本就不合规矩,我这么做是为了让清平走上正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