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高后八年,三月,吕雉外出祭祀,经过轵道时,见到一头像苍狗的动物,扑向吕雉的腋下,然后突然不见了。占卜者说,这是赵王刘如意的鬼魂在作祟。据说在此之后,吕雉便腋下受伤患病同年七月,吕雉病重。
吕雉在临终前,她仍没有忘记巩固吕氏天下,任命侄子赵王吕禄为上将军,统领北军;吕产统领南军,并且告诫他们:“汉高帝平定天下以后,与大臣订立盟约:‘不是刘氏宗族称王的,天下共诛之。’现在吕氏称王,刘氏和大臣愤愤不平,我很快就死了,皇帝年轻,大臣们可能发生兵变。所以你们要牢牢掌握军队,守卫宫殿,千万不要离开皇宫为我送葬,不要被人扼制。”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八月一日,吕雉病死,与刘邦合葬长陵。
诛灭吕氏势力的那一刻,众人深知这场权力的更迭,不仅是对过往的清算,更是对未来朝局的重新布局。
随着吕雉的阴影被彻底扫清,一个更为棘手的问题摆在了众人面前~皇位的归属。
少帝与几位幼子,身份存疑,如同悬在朝野之上的利剑,让人心生不安。
大臣们窃窃私语,目光中闪烁着复杂的情绪,既有对稳定朝纲的渴望,也有对权力再分配的微妙算计。
终于,一位年迈而德高望重的大臣站了出来,声音沉稳有力:“吕后所遗之患已除,然国不可一日无君,吾等当从刘姓皇族中,寻觅一位贤能之君,以安天下之心。”
此言一出,大殿内顿时鸦雀无声,只余下窗外偶尔传来的夜风呼啸声,与这紧张的氛围相得益彰。
在选择的过程中,一个共识逐渐形成~新皇之母,必须无外戚干政之忧,以免重蹈吕后之覆辙。
经过一番深思熟虑与激烈讨论,众人的目光不约而同地落在了代王刘恒身上。
这位远在代地的王爷,以其仁厚之名闻于朝野,且其母薄姬家族势微,完全符合众人对新皇的期望。
于是,一封加急密信被快马加鞭送往代地,邀请刘恒入京即位。
而与此同时,皇城内外,一场无声却激烈的暗流涌动。
各方势力暗自较劲,试图在新皇登基前,为自己争取更多的利益与地位。
当刘恒踏入皇城的那一刻,四周仿佛凝固了一般,所有的目光都聚焦在他身上。
他身着朴素王袍,面容沉静,眼中却闪烁着对未来的坚定与决心。随着他一步步走向皇位,大殿内响起了雷鸣般的掌声与欢呼,那是对新皇的认可,也是对汉朝未来希望的寄托。
而未来由于吕雉种种不利于汉朝社稷的行为,在未来光武帝刘秀下令将其牌位从高帝庙中迁出,并改尊汉文帝之母薄姬为高皇后,让薄姬配飨地只等级的祭祀。吕雉的神主牌位被迁到园陵,在那里四季供奉祭祀。
随着刘恒成为了大汉的皇帝,因为得到皇位不易,在汉文帝刘恒登基的那个晨曦微露的清晨,空气中弥漫着一种既庄严又紧张的气息。
汉文帝刘恒深知这皇位之上,是无数暗流涌动的权力斗争与复杂人性的交织。
因此,即位大典尚未尘埃落定,汉文帝刘恒便迅速而决绝地布局起自己的防线。
汉文帝刘恒亲自挑选了心腹重臣宋昌与张武,展开了一场精心策划的封赏大典。
大殿之上汉文帝刘恒逐一召见那些在他登基之路上立下汗马功劳的功臣们,每宣读一位功臣的功绩,都伴随着群臣的阵阵赞叹与掌声。
赏赐之物,从金银珠宝到良田美宅,无一不彰显着汉文帝刘恒的慷慨与恩泽。
更有甚者,被赐予“开国元勋”的殊荣,其家族荣耀,世代传承。
而对于那些曾遭吕后打压,流离失所的刘姓王公,汉文帝刘恒更是展现出非凡的仁德与宽容。
汉文帝刘恒亲自书写诏书,恢复他们的爵位与封地,让他们重新站在了权力的舞台上。这些王公们,眼中闪烁着泪光,感激之情溢于言表,纷纷发誓要誓死效忠文帝,共筑大汉的辉煌未来。
与此同时,汉文帝刘恒也没有忘记那些跟随父亲刘邦南征北战的老臣们。
他们虽已年迈,但那份对大汉的忠诚与贡献却永远镌刻在历史的长河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