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三字经里有一句,叫做,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我认为,这句话说的实在是太对了。”
“孩子就如同璞玉,不去细细雕琢,怎能成才?不去经历痛苦的凿刻,怎么能蜕变成美玉良才?”
“以前我家大郎在长安城的时候,也是出去胡混的,可是如今,还能从他的嘴里听到‘春秋大义’这等语句,的确是与以前不一样了。”
几位夫人闻言,眼中都闪过一丝热切。
“姐姐越是说,越是让人心生期盼啊,我家二郎虽然不及你家小公爷聪慧,但也是个肯用功的。”
“是啊是啊,我家那小子虽然调皮了一些,但是要是能进书院,让他好好读些书,怎么样都成啊,即便是做的不好,先生要打要罚我们都无二话。”
“此事成不成,还是要明日问过怀仁的,书院的事情,是他们男人管着的,不过.......”英国公夫人沉吟着。
“姐姐有话但说无妨,这事儿不管成不成,都不影响咱们。”陈夫人连忙接着话。
本来就是,求人办事,人家给办了,成不成的,不能强求。
人家又不该你的。
不成,人家也做过努力了,成了,欠人家一份人情。
不能因为不成,坏了交情。
英国公夫人笑着摇了摇头。
“在纳闷十几年的交情了,我心里还能没得数吗?只是有些话,我还是要说在前头的,书院规矩甚严,萧相公最重品行。若是存着来此镀金的心思,怕是连门都进不去啊。”
“哪怕是侥幸入了书院,后续若是出了什么问题,又被书院开除,这.......咱们这些人家,在长安城里,也都是有头有脸的人家........”
众人闻言,心中了然。
原来是担心这问题。
程家和尉迟家的两个调皮小子都能在书院里待住了,自家孩子,若是有进书院的机会,必然是要在家提前叮嘱好的。
若是叮嘱的不听,那就只能向程将军和尉迟将军多学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