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门也不寒喧,劈头盖脸的就问了一句:“上次那羊倌给你钱了没?”
得到否定的答复,邱老一冲动,直接收拾了包袱卷,就奔陇山去了。
小厮:咱去归去,先吃口饭,行不?
阳春三月初,胡兴的暖棚终于盖起来了,真是,哪儿哪儿都不赶趟儿啊。
二月说要盖,地方总是选不好。好不容易下定决心要在原址南边的田里盖了,老皇帝来了。
见斜对面盖了两排房子,就开始打听了,听到熏肉、磨豆腐的时候还乐呵呵的,说到时候来凑热闹。
恰好碰上喜子叔抓了小猪崽儿回来,还在猪圈看了半晌,老馒头再三确认,味道不会传得太远之后,终于放心了。
结果看见胡兴他们刚搭好的一个暖棚,说啥都不干了。
“这啥呀,把灯笼插地里了?丑不拉几的,拆了拆了。”
不得不说,老皇帝是会用形容词的,不看那堵墙,竹子搭的架子,糊着灯笼纸,可不就是地里插了半截灯笼么。
“明大爷,这也没在您地里,不碍事吧?”
胡恩阳讲道理,这在自家地里弄点儿啥也影响不到他这个连地都没有的人吧?
“咋不碍事,你瞅瞅,正对着我家门呢。”
老皇帝指着一里地外的大门,学着胡老汉的腔调,说。
胡兴和胡恩阳顺着看过去,要是忽略了这个距离,还真就是对着人大门呢。胡兴有点儿后悔把房子卖给明宣礼了,要不这会儿哪还有这出啊。
跟老皇帝掰扯,掰扯得过吗?必然掰不过啊。最后,还是胡兴退了一步,再次换了地方。
换是换了,但也跑明宣礼那儿告了一状,他爹惹出来的事儿,他做儿子的也得知道知道!有没有用不知道,先出了气再说。
明宣礼刚准备要往村里搬,东西都收拾好了,又原封不动的放回去了。要不,还是缓缓吧,也不太着急。十七应该也不介意,他们再多住几天,对吧。
很久没去小坎沟的明珠,一见胡兴,搂着脖子就不撒手了,说啥都要跟着去村里住。明成听说小五不在,就没什么兴致了,还是在家看看书的好。
沈婉儿毫不犹豫的同意了,他们两口子最近正忙呢,实在是有些顾不上明珠,送到老胡家正好,省得担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