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章 林地种植

在营州,农户多种植小麦,很少种植水稻。

营州气候恶劣,夏天湿润多雨,冬天寒冷干燥,虽然有肥沃的黑土地,却并不适合作物生长,农作物的产量也比其他地方低得多。

小麦有耐寒、耐旱、耐涝等特点,深受营州的农户喜爱。

大业朝越往北,种植小麦的人越多。

后世有一首歌里唱道,“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那里有满山遍野,大豆高粱,”,虽然营州和后世的北方地区相比,气候差不多,但不知道是不是时代发展不同,目前梁崇还没在营州见到过高粱和大豆两种作物。

农户不选择种水稻也是有原因的,水稻对水分的需求量较高,但大业朝目前的水利设施并不完善。

特别是在营州这样的苦寒之地,四季多旱涝,不具备种植水稻的先决条件。

另外,这个时代的稻种没有经过长期的选育,比起小麦来说,水稻不止产量较低,还难以打理。

加之地里的产出不完全只作为口粮使用,还是农户一年中的重要收入来源。

到了粮食的收割期,会有专人下乡来收购粮食,农民留下自己家一年的口粮后,便可将多余的粮食卖掉换钱。

若是种植水稻,因为产量较低,留足自己家吃的粮食之后,能卖的可就不多了。

所以大部分人还是会选择种植更高产的小麦。

梁崇不同,这两亩田的产出,本就是全部用来做自己的口粮的,且前世梁崇是南方人,日常多用大米作为主食。

她打算两亩田都种上水稻。

不过她没有任何种植的经验,还要去跟村里种水稻的人家取取经。

村里种了水稻的人家,大部分是有许多田地的,才能拿出少部分的地块来种植水稻。

稻田的产出大都用来售卖,自己家并不吃。

这也是因为水稻的售卖价格比小麦高得多,到卖粮的时候,能多卖一点钱。

萨仁大婶恰好就是种植水稻的好手。

得知梁崇的来意,她爽朗一笑,说道,“正好我要开始育苗了,你也不用麻烦了,就两亩地,我这边一起弄完,到时候你拿秧苗过去栽就行。”

梁崇忙向她表示感谢,这样一来,自己也方便许多。

不过水稻并不是只种今年一年,抱着人有不如我有的心态,梁崇认认真真地跟着萨仁大婶学习起了水稻育种。

首先需要对种子进行催芽,因为没有经过选育,大业朝的水稻产量远远比不过后世不说,一亩地需要的种子也更多。

大约十五到二十斤的种子,才能发一亩地的苗。

而且粮种的价格也更贵,寻常用来吃的没有脱壳的水稻是七文钱一斤,种子能卖到十五文一斤。

梁崇按照一亩地需要二十斤的粮种计算,给萨仁大婶塞了七百文钱,多出的一百文,就当做工钱和学费。

不过萨仁大婶只收了种子的钱,直言村里人人都会育种,不值这么多钱。

再说她帮忙也是看在梁崇是自己“侄女”的份上,过于生分她就要生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