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往事

困秦 越轻舟 1776 字 2个月前

又是久久的沉默,久到我开始自觉、是不是不应该在这儿碍他的眼,正准备悄咪咪离开时,才听得他声音随着风飘荡而来。

“本侯从前有一挚友,自小同榻而眠,同膳而食,同师而从,又一同被长姐、从楚国接来秦国投身军营,说是朋友,更甚手足。”魏冉依旧负手而立,声线平稳中,夹杂着一丝波动。

“这和田子义的事又有什么关系?”我丈二的和尚摸不着头脑。

“我们一起在军中摸爬滚打,互相救赎,都凭着自身的能力,晋封了都尉,被先王钦点了参与对魏的华阳之战。那是我们第一次上大战场,我打前锋,他稳后勤。”他自顾自的说着,察觉到他情绪不对,我不敢再度打断他,只好静静的听着。

“我军势如破竹,很快便攻破了魏国十三万大军,然而赵国却在此时、向魏借兵五万!虽然那时我们已经取得胜利,但也伤亡惨重,且粮草不足,只好饿着肚子,苦苦与赵国的五万骑兵僵持。”

“当时的战场在韩国华阳,逼不得已,荆尧只好破开了华阳城门,向华阳守城与百姓借粮。可那韩国又岂是良善之辈,坐山观虎斗是他们向来的作风,非但不借,还下令让守城放火烧了城中粮仓。”荆尧想来便是他的那位挚友了吧。

“秦韩相隔遥远,那批粮食是当时唯一的指望,荆尧怒火中烧,下令屠了守城满门,连城中百姓,也有多半被杀。”说到这儿,魏冉转过身面向我,我一时不知该用何种表情面对他,只好低下头、看着自己的鞋尖儿。

“两国交战,向来不杀俘虏与降兵,更何况是无辜的百姓,即便是那守城,也只是奉命行事。华阳城中有一世家大族,也在那场屠戮中险些被灭,只余下一对幼小的儿女,被送去了齐国。”

“那对儿女,就是田子义和他的妹妹?”我灵光乍现。

“田氏绵延数百年,家族清正,乐善好施,借粮时、曾上书韩王厘希望得到首肯,却被不知情的荆尧一并斩杀了。”

“如此说来,田子义追随孙楚与秦国作对,是存了报仇的心态,仿佛也情有可原。那荆尧呢?他虽然初衷是为了秦国,可滥杀无辜也实在说不过去。”我看着魏冉,既是他的挚友,又是他的兄弟,他应该会袒护的吧。

“死了,被我亲自下令,看着处斩的。”他的眸中有我看不懂的情绪,像在回忆,像在诉说,像在惋惜,像在委屈,更像在怨怪自己。

我从没见过这样的他。他给我的感觉,总是高高在上的冷漠,深深浅浅的疏离,尖锐刺痛的言语,以及不知对我从何而来的厌恶。

从孩提到成年,从楚国到秦国,几度出生入死的兄弟情分,我无法想象、他处斩荆尧时,该是怎样痛苦的心情,却也不知该如何安慰他,他又需要我的安慰吗?

“他破坏了几百年来诸国默认的规定,引起了各国王室百姓的公愤,韩国趁机拉拢燕魏赵齐、欲对秦国展开围攻,惠文后更是擒了由头,不断的对本就身处水深火热的长姐和稷儿、进行打压,我不得不亲手杀了他。”他的视线从我脸上移开,望着在风中摇曳舞动的槐树枝桠。

“其实我与长姐和华阳兄并非同父,我母亲因得罪了楚威后,被偷偷贬赐给了我父亲,我父亲只是一介屠夫,威王知道后怕有损颜面,命人将他们二人都毒杀了,那时我不过一岁,长姐被远嫁异国无法照拂我,是荆家父母、不顾危险将我抱回家中,吃穿用度,同他们的亲子荆尧一般无二。”

“十二岁时,长姐终于在秦国站稳脚跟,托人来楚国寻我,荆家父母不放心我独自离开,命荆尧一路相随,盼望着我们兄弟二人互相照料,皆能谋个好前程。他怀着期待跟着我出来,却变成一抔黄土回到了家乡。”

“我魏冉肆意半生,唯有荆家,是我永远亏欠、永远也无法弥补的遗憾之最。”他往日充满磁性的嗓音,带着浓重的鼻音,面色却依然淡漠如初。

可心中,一定是无限酸楚的吧,诚然尊贵如他魏冉、四度封侯拜相,也总有些做不到的事。

“其实,这也不能怪你。每个人做每件事,都有他当时不得不做的原因,即便重来一次,或许也还是相同的结果。”我试着开导他,就当报答他数次相救的好意吧。

“荆家父母教养你,只因他们良善,良善之人,定能理解你当时处境艰难;荆尧迁怒华阳百姓,是痛心与他出生入死的弟兄们,正饥寒交迫的与穷寇以命相搏,而韩国却落井下石;而你,当时至亲被逼迫,国家被威胁,若真的开战,受苦的只会是更多无辜的百姓,实为无奈之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