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4章 魏源(上)

极力克制住愤怒,他想起与发国国王的通信。华盛顿在后世如此闻名,估计也是个人物,看来清廷必须多了解了解海外,若是把民间注意力也转移过去最好……

——————

【此时的魏源,还没有意识到民不聊生的根源,更不清楚自己即将要报效的,是一个怎样山河日下的衰朽王朝。

一路赶到京城,凭借自身才华,魏源结交了很多大人物,还在诗会中结识了林则徐。

美好的时光总是短暂的,一眨眼就到了乡试的时候,但事情却没有想象的顺利。

魏源第一次参加顺天府乡试,落榜。

又过了两年,道光皇帝继位,加开恩科。

这一次,魏源的文章让正副考官都非常欣赏。但他居然用了一个“尺布之谣”的典故,有讥讽皇家兄弟不和的嫌疑,因此考官不敢让他中举。

(注:《史记·淮南衡山列传》记载,汉文帝的弟弟淮南厉王刘长,因谋反被徙蜀郡,途中绝食而死。

民间因此作歌谣讽刺兄弟之间的不和,这首歌谣被称为《尺布谣》。)

1822年,乡试之年,这一回他全力以赴,在顺天乡试中考了第二名,也是南方考生中的第一名。

可第二年的会试,他又落榜了。

下一科的会试还要等上三年,久在京师,魏源的生计出了问题,好在他前些年的交友起了作用。

他结交的好友陶澍当上了江苏巡抚,贺长龄成了江苏布政使。这两人当京官时,就很欣赏魏源,于是魏源来到南京,当了二人的幕僚。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走马上任后,魏源的第一件事就是编书。

当时贺长龄想要编着一本经世致用的文集,勉励读书人。于是委托魏源收集清朝开国以来经世致用的文章,编撰一本《皇朝经世文编》。

魏源以严格的标准,花费整整一年的时间才完成了编书工作。该书刊印以后,的确形成了巨大影响。左宗棠等实干派的晚清官员将其视为至宝。

很多士人受到激励,从不关心时事变得积极起来,社会风气为之大变。

在编书的过程中,魏源阅读了许多不同的文章,接触了许多不同的思想。】

(汉谣一斗粟,不与淮南舂)

(年少得志有时候并不是一件好事)

(千里马常有,伯乐不常有)

(这些人都是湖南老乡吧)

(湖南,近/代/史天花板啊)

——————

尺布之谣啊。

唐,王勃听着魏源落榜的原因,唏嘘不已。

他想起自己曾经写过的《缴英王鸡文》,被皇帝认为有挑拨兄弟关系之嫌,怒逐出府。

这魏源前半生与他何其相似,都是年少出名,魏源十六岁考上秀才,他十六岁通过科举,成为最年少的命官。

当初是何等的意气风发,豪气万丈,谁能想到后来的曲折呢?

……愿这位清朝的魏源,命运比他好些吧。

汉,刘恒知道自己是汉文帝,听到后世竟然有关于他与刘长的歌谣和典故描述兄弟不和,无动于衷。

绝食而死,那咋了。

谁没有一死,更何况刘长是谋反被贬的诶。

刘长是刘邦的少子,母亲是赵姬。性格跋扈,依仗皇亲身份,屡次犯法,但刘恒都饶恕了他。

刘长曾因与辟阳侯审食其有关母亲之死的恩怨而杀死审食其,刘恒依旧饶恕了刘长。

他这样宽待兄弟了,刘长还谋反,那怎么能怪得了他呢。

而且谋反了自己也没杀他,只是废黜王位流放到蜀郡而已。

就算兄弟不和,那也不是自己的原因,一切皆是刘长的错。

刘恒淡定地往下听。

——————

【在清朝,京师的人吃马嚼,都要依靠江南供应。

粮食通过大运河运往北方,称为漕运。

漕运可以说是大清的命脉,但围绕着这条命脉,却滋生了大量的腐败。

江南的粮食运到京师要经过层层关卡,从征收、交兑、装运到入仓,需要大批官吏参与,路途遥远,流程冗长,腐败空间就大大增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