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次回张家村,还是一个月前春耕的时候。
宋芫在村里还有十亩地,也没种别的,全都种了小麦水稻,如今麦苗青青,稻秧也已插好,看起来一片生机盎然,长势十分喜人。
马车到家门口停下,牛婶在里面听到动静,急忙撩起围裙擦了擦手,边往院子里走,边问道:“是小宋他们回来了?”
院子里的梅娘扶着腰,肚子微微隆起,脸上挂着温柔的笑意:“娘,是小宋家的马车,应该是他们回来了。”
“我过去瞧瞧,你帮我看一下锅里的菜,别烧糊了。”牛婶说着,加快了脚步。
梅娘应了一声:“好嘞,娘,您慢点。”
牛婶到了门口,正好看到宋芫和宋争渡下了马车。
而宋晚舟、丫丫和徐悦三个小姑娘从后面的马车上下来。
宋晚舟蹦蹦跳跳地跑到牛婶身边,挽住她的胳膊:“牛婶,我们可想您啦,一路上就盼着快点回来呢。”
“你这丫头就会哄我,要是真想婶子,怎么不常回来看看?”
“我这不忙着嘛。”宋晚舟吐了吐舌头,俏皮地说道,“不过一有空,我们就回来啦。”
牛婶笑着摸了摸宋晚舟的头,又看向丫丫,顿时心疼道:“丫丫,你这孩子怎么又瘦了些,是不是不好好吃饭?”
“这哪里瘦了,分明是长个子了。”宋芫赶紧往丫丫头上比划了下,“婶,你看,都高长了这么多。”
“这一长高可不就是显瘦了吗。”
牛婶看着确实是长高了许多,便放下心来,拉着丫丫的手,慈爱地说:“长高了好,长高了好。”
“要是有什么想吃的,尽管跟婶子说,婶子给你做。”
丫丫微微点头,轻声说道:“谢谢婶,我都好,不挑食的。”
宋芫嗅到对面牛家飘出来的炒菜香味,笑了:“婶,你先去忙你的,我们先进屋把东西放下,这次回来还要住这些日子,有的是时间好好唠嗑唠嗑。”
乾坤二人已提前将屋子收拾妥当,连床铺都铺好了。
而宋晚舟和丫丫住的厢房是牛婶帮忙打扫的,毕竟乾坤都是男子,如今宋晚舟长大了,有些事情不方便。
这一回到家,宋晚舟这里走走,那里瞧瞧,感慨道:“还是家里好啊。”
宋芫戳穿她的话:“少在这儿装模作样,在庄子上玩得不是挺开心的吗?”
宋晚舟嘟起嘴,反驳道:“那不一样嘛!庄子上再好玩,也没有家里的亲切感。”
午时吃过饭,歇了歇,宋晚舟问丫丫:“我要去荷花家,你去不去?”
丫丫摇了摇头,轻声说道:“姐姐,我不去了,我想在院子里练会儿剑,好久没好好活动了。”
宋晚舟有些无奈地耸耸肩,“好吧,那你小心点,别累着自己。”
说完,便蹦蹦跳跳地就出了门。
“宋晚舟。”宋芫也刚要出门,一眼就瞧见宋晚舟的背影,于是喊住了她,“你上哪儿去?”
“上荷花家。”宋晚舟怀里还抱着一木盒子,“我答应了荷花,要给她带城里的胭脂水粉呢。”
行叭。
宋芫也正好有事跟村长商量,他带上宋争渡往村长家走去。
到了村长家,便见村长拄着拐杖在院子里喂鸡,瞧见宋芫和宋争渡进来,笑着招呼道:“小宋啊,还有二林也回来了,快进来快进来。”
宋芫和宋争渡走进院子,宋芫说道:“村长,我们这次回来一是给爹娘上香,二是有件事儿要跟你商量。”
“啥事?你说,只要老头子我能帮上忙的,肯定不含糊。”村长放下手中的鸡食,拄着拐杖走到一旁的石凳坐下,示意宋芫和宋争渡也坐下。
“我想在村里办个学堂,让村里的孩子们都能有机会读书识字。”
宋芫的话音刚落,村长愣了一下,随即眼中闪过一丝惊喜:“小宋,你说的是真的?要在咱们村办学堂?”
宋芫点点头,神色认真:“是的,村长。咱们村的孩子大多没机会读书,连自己的名字都不会写。”
“我想着,既然二林中了秀才……”
“二林中了秀才?!”正在屋里偷听的葛氏忍不住惊呼出声,随即意识到失态,忙捂住了嘴,可还是被院子里的人听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