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零七十一章 大汉柱石

公元199年8月,李通在郎陵县的战船迎着酷暑,开始向着西面的上流河岸行进,前往淮河西面的渡口去迎接刘琦麾下的一众军队。

通过李通船只的运输,大概有八千左右的荆州军顺流之下,通过淮河的路径,从南阳直往豫州与淮河交界的地方移动。

至于宛城方面,刘琦留下了李典,让他依旧打着自己的旗号,在南阳继续整备兵将,做进取中原之态,同时刘琦发书信给上庸等东三郡和益州的严颜,催促他们火速将兵马赶赴南阳郡。

当然,豫州的地域广大,即使是从南阳移兵过去阻拦北军南下,但也需要能够精准的获得对方的位置,不然时间上一旦赶不及,不但没有办法达到半路阻拦的效果,还会被对方找出破绽,一举歼灭。

所以,在这种情况下,卫士署的作用就变的非常大了。

海棠书屋

大量的卫士从南阳郡派出,开始大面积的扑向中原各地,将所有探查到的情况经过层层筛选向上呈递,最后传到刘琦那里,让他根据情报做出合理的规划。

论及刺探能力,刘琦这些年所做的布局在所有牧守之中,是下功夫下的最多的那一个,而且经过多年的时间和历练,卫士署已经建立了一套完全属于他们自己的流程和体制。

卫士署总共分为六个层级,每一个层级的长官都会有经验丰富的卫士来担当,这些长官就有一定能力的情报甄别能力,有用的情报和没有用的情报,会在他们这里进行一次筛选,然后再经过甄别向上递送。

这样,就可以过滤掉一大部分的无效信息给刘琦,身为皇帝,刘琦肩膀上所肩负的东西实在太多,不可能还会花费大部分的时间来甄别这些东西。

当然,这样的机制确实简单有效,但时间长了也会有它的弊端。

那就是下方的人权力过重,一旦因为一己私欲或是其他原因,而将有效的情报隐秘不报,这就会导致国家有所损失。

所以说,为了杜绝这种行为,所有的情报在一开始向上呈递的时候,就会被批写编号,并层层过目署名,就算是被删选掉了,也会入档卫士署,每隔一年将有六百石的监察长进行调研监管,若是发现问题,则可向大理寺署上报。

当然,世界上没有尽善尽美的制度,如此监管也势必会出现漏洞,只能随着经验的积累再不断的进行政策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