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大案(39)

朱元璋大案 墨剑飘香 2078 字 1个月前

在明朝建立之初,朱元璋以一介贫民之身崛起,经历了无数风雨,终在南京登基,成为大明的开国皇帝。然而,位于这个崭新帝国之中的权力斗争、阴谋与暗流,让他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与考验。这一天,随着一个惊天大案的浮出水面,朱元璋的统治开始经历严峻的考验。

晨曦中的南京城,阳光透过薄雾洒下,金色的光辉映照在龙袍之上。朱元璋坐于大明皇宫的龙椅之上,凝视着窗外繁华的市景,一种前所未有的责任感如巨石压在他的心头。经过多年的苦苦奋斗,他终于成为帝王,可眼前的局势让他感到不安。

“大明江山才刚刚建立,就有人敢于作乱!”此时,朝中的权臣李景隆恭敬地跪在地上,满脸愤愤不平地道,“近日,我听闻南明旧臣与西贼暗通款曲,企图谋反!”

朱元璋顿时收起心中那一丝轻松,双眸紧盯着李景隆,心中思绪万千。他知道,李景隆一向极为忠诚,但此时所言的情节,确实让他震惊不已。记得他小时候,常常幻想着做一个风光无限的大帝,却不曾想现实背后藏着如此多的阴暗。

“你可有确凿证据?”朱元璋冷冷问道,声音如同琉璃般清透而锐利,令人无法逼近。

“臣近日暗中调查,发现了关于南明旧臣与西贼见面的痕迹。我甚至得知,他们在城外的白鹭洲密商。”李景隆渐渐地抬起头,眼神中闪烁着坚定与不屈。

“白鹭洲?”朱元璋心中暗自揣测。白鹭洲乃是江南的一个秀丽之地,风景如画,但若是以此地作为反叛的据点,必然隐藏着不可告人的阴谋。

“很好!叫人立刻派兵前往,务必将其一网打尽!”朱元璋咬牙切齿,心中涌起一阵怒火。他深知,打击任何反叛势力是维护国家稳定的根本。

李景隆点头领命,顾不得再叙长别,匆忙离去。朱元璋独自坐在龙椅上,目光穿透窗外的晨光,思绪飘荡。早年的艰难都在眼前浮现,那些曾经在大雨滂沱中求生的岁月,令他体会到男人的坚韧与不屈。而如今,站在这权力的巅峰,却又不免心生沉重。

几日之后,白鹭洲的行动开始了。数百名朝廷精兵在李景隆的统帅下,悄然向那片恬静的湖居进发。他们经过严密的侦查,确保行动的隐蔽。然而,当他们抵达目的地时,事情却如同一场梦境般扭曲。

白鹭洲的湖畔,晨雾轻绕,几位身份显赫的文人坐在雅致的亭子里,正举杯对酌,面色从容自若。李景隆目光一闪,心生疑虑,难道这是反贼的筹划?

“快,迎上去!”在众人的耳边,李景隆低声命令,声音低沉如同大海的波涛,透出一丝不容置疑的气势。

然而当他们靠近时,却发现那几人并非反贼,反而是南明旧臣郭子仪与其它几位文士,正在对酒吟诗,神态悠然。见官兵突袭,郭子仪微微皱眉,似乎意识到事情的严重性。

“李大人,何以见我们在此,竟如此匆忙?”郭子仪收起酒杯,沉声问道,眼中流露出几分警惕。

“无论你们在此干什么,今日却不能放你们离去!”李景隆一声令下,调动全军,似乎将白鹭洲变成了一座牢笼,无处可逃。

“你这是何意?”郭子仪站起,目露愤怒,昂首相视,胸中满腔义愤难平,“我们不过是在吟风弄月,何以成了你们的罪犯?”

“这并非我意。”李景隆面容坚毅,内心却暗自犹豫,眼前的反应并没有他预想中的激烈。然而,他清楚自己肩上的重任,绝不能放过任何潜在的威胁。

就在这时,湖面上荡起层层涟漪,似乎预示着即将到来的风波。正当事态紧张之际,天空忽然划过一阵急促的马蹄声,一队身披战甲的骑兵飞奔而来,扬起的尘埃似乎也预示着一场血雨腥风的来临。

“你们要对我大明的忠臣下手?”骑兵的队长面露愤怒,直逼向李景隆,原来他是前不久被派往巡视的王慕云,也是朝廷中举足轻重的一员。

“王大人,此事复杂,不可轻举妄动。”李景隆深吸一口气,右手微微抬起,示意暂时住手,心中对此次行动的愧疚正如潮水般涌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