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调来的匠人,则是服的徭役,本来就是管饭就可以了,巧姑不忍,最后定为每天另加半斤粮赠送。
至于招募的可用的新流民,则是管饭,外加一个月另送一斤粮。
巧姑总觉得这些待遇太低,人们做工不易,大多数还得一家老小得养。
可大智则是坚决按这些标准来,现在虽非灾年,但世道不太平,能管吃饱,还多少有点粮食落入口袋,已经非常好了。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而且,巧姑施行的是不限量吃饱为止,并没有采用大智主张的限量而食。
她当然知道,这样开销会增大许多,但总觉得,固然要考虑成本开支,但也得以心换心,这也是积德行善蕴福。
巧姑相对开明的措施,引得所有人的一致称赞,更是有人请求落户此地。
大智对此倒是严格挑选、优中选优,很快把下户村扩大到了百余户,五百来人。
更是有落选的人,在下户村十五里外的地界,自发形成新的村落。
参与修建的人,最终保留到了三百来人,日耗粮千余斤,每天运来的千斤粮,堪堪够用。
大勇献计,被护送的流民,可以收点好处费,大智拒绝了,这是当初恩人交代要做的,而且自己也曾经是他们一样的流民和处境,将心比心,不能索取好处。
不过,在驿馆那里,特别提供了休憩、饮食之所,让有需求而较富裕的流民,可以自行消费,从而赚取些钱财。
驿馆的所有产业,都归乙镇观所有,但巧姑交给了大智打理。
有了人员聚集,就有了交易生财之道,大智把驿馆改为了乙观集,大大扩展了规模,初步形成了小集市。
无极宗也特意在这里设置了登记流民的官署,甚至大名鼎鼎的七商,也在这里设置了商铺,收购些特色山货和稀奇物件。
依靠着最初的十万钱、杨柳镇和无极坊的商铺租金、乙观集的租税、下户村的开荒种地,还有打猎、采药,以及玲珑等人逢年过节以给巧姑三个干儿子红包说辞的钱财,慢慢拖了三年,乙镇观和乙观集总算是彻底建了起来 。
这期间,无极宗和天下,特别是关系紧密的大月国大溪国,又发生了很多大事。
不过,乙镇观却是远离了那些是非漩涡,难得的岁月静好,倒让人赞叹巧姑虽是村妇,却真是先见之明大智慧。
而丁轩,经历了三年的艰苦跋涉,终于归来,踏上了无极宗辖域的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