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家爷爷、奶奶都是纺织厂的退休职工,徐爷爷初中毕业后考入纺织厂工作,徐建军也是在京城出生、长大。在徐建军6岁那年,排了好几年的队等分房的徐爷爷,总算是分到了一套带院子的大平房。
分房没两年就开始改革开放,等知青开始回城后,徐爷爷看到了市场房屋的紧张,房子供不应求,房租也在节节攀升,于是就把积蓄全拿了出来在京城郊区买了个农家院子,四周建上房子,分别租给了四户人家。
没过两年,他看到街上店铺如春雨过后的竹笋一样,开了一家又一家,眼光长远的徐爷爷就刚收回来的临街房屋改成两间商铺,打算租给人家开店做生意。
可是当年这地方在京郊,要做生意的都往京城去,有本钱的开店,没钱的推个板车、或者骑个三轮车摆地摊去,就这样,店铺租不出去。
徐爷爷挣扎了两三个月后,最终还是以住房的价格租了出去,而租客租了房子却不单单是拿来居住,还自己开起了杂货铺,给附近的村民提供了不少的便利,当然也赚村民不少的钱。
徐奶奶看到租客开店铺,第二年就想以店铺的租金重新签租房合同,被徐爷爷拦住了,当初租房协议就签了五年合约。
那时也没有想到什么涨租的概念,白纸黑字写了多少钱一个月,徐家爷爷觉得做人要讲信用,既然签字了就要按合约行事。
不过徐爷爷的运气确实不错,小院买了不到十年就遇到城市扩建,小院拆迁建商品房,开发商把这个小区命名为幸福家园。
徐家就在幸福小区补了两间店面和两套房子,当年因为房子拆迁的面积不够,徐爷爷还和邻居买了补迁的面积,这才够补两套大房子。
1990年17岁的徐建军没有考上高中,小时候想着成绩不好,考不上中专那就顶了母亲在纺织厂的职位,可是市场改革后厂里的效益越来越差,经常发不出工资,而且前几年厂里已经开始改革实施劳动合同制,对新入职的职工不再采取固定工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