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下,耐住性子,又走了七八里地,才终于在一个山弯处,看到了四、五个七、八岁的牧童。
那些牧童大的不过十来岁,小的才不过五、六岁的样子。
双清心中一喜:有牧童,就有村庄人家。
她跳下马背,快步走了过去。那马儿就那么乖乖的跟着她走。
那几个孩子正在玩着拍手游戏:
“你拍一,我拍一,
一个孩子下象棋;
你拍二,我拍二,
两只小鸭走河沿;
你拍三.....”
见到双清走近,几个孩子都停了下来,好奇地看着她。
双清微笑着问道:“小朋友们,你们知道附近有没有村子或者卖酒吃饭的人家吗?”其中一个年龄较大的孩子,遥遥指着前方薄雾笼罩的树林说道:“往前走不远,过了那片树林,就有个叫杏花岭的小村庄,村庄里黄家爷爷开了个小酒馆,可以吃饭。”双清道了一声谢,牵着马继续前行。不久,她果然看到了一个,杏树环抱的小村庄。
那树枝上已经打满了花骨朵,有的已经绽开了一两片花瓣,看样子,再过一两天,便会大势开放了。
村里的房屋简陋,村民们衣着朴素。在村东头,一个青布酒招极为显眼。双清走进一家客栈,找了一个靠窗户的座位,随意的要了些食物和水。
在窗外,一棵约有两人合抱的杏树上,结满了一个个浅粉色花骨朵儿,微微凛冽的寒风中,似乎有阵阵淡淡的花香,随风四溢。
她在等着上菜的间隙,忍不住的想到了一首诗,她旁若无人的漫声吟诵道:
“清明时节,
雨纷纷,
路上行人,
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
有牧童,
遥指杏花村!”
她吟诵声刚落,那店主已经忍不住笑道:“这位客官,你好像是记错了。这首是不是这样的。是这样念的,
清明时节雨纷纷,
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
牧童遥指杏花村。”
双清莞尔一笑,也不争辩,只是笑着向店主打听宋远桥等人的去向。
店主告诉她,昨天确实有一群人经过此地,至于是不是她要找的人,那就不知道了。
但他们并没有往中原方向走,而是朝着正南方去了。双清心里一沉,看来自己追错了方向。她点了点头,先付了钱,准备吃饭了立刻上路。
她从晚上就没有吃饭,此刻见到这个店里就她一个人,心里还是忍不住一喜,终于可以安安稳稳的吃顿饭了。
她这个念头刚刚落下,便听到了一个粗旷的大嗓门一迭连声的叫道:“老板,快给爷们们整点好吃好喝的!爷们儿吃了饭还要赶路!”
又听到一个细声细气的声音响起:“这几位爷,实在抱歉啊,我老汉开这个山居小店,不为赚钱,只是为了方便过往的客商。只有一些粗茶淡饭,勉强填饱肚子。请几位爷多担待担待!”
双清偏头看了过去。
见到说话的老板,大概六旬出头,长的慈眉善目的,须发花白,精神状态很好,看着神采奕奕,不显半点老态。
她心里奇怪,刚才招待她的,不是老板?那又是谁?
但是这个念头只是在心里闪烁了一下,便不再多想。
她现在满脑子里想的都是宋远桥兄弟的下落。
她又侧身看着对面大声嚷嚷的,是一个浓眉大眼,五大三粗的中年汉子,他背后背着一对精光锃亮的短柄板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