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二十三回:拜匣

下八门 六毛四 1109 字 27天前

其实说白了,拜帖它就是替代主人去“拜访”的一种工具。

关于这一点,资料当中明确有显示,清人赵翼在《陔馀丛考》卷三十“名帖”中说:“古人通名,本用削木书字,汉时谓之谒,汉末谓之刺,汉以后则虽用纸,而仍相沿曰刺。”

到了清时,“拜帖”这种方式常常被人用作拜年。

所以,在那个时候由于是贺年居多,人们送的“名帖”大多数都是用红纸书写成,故被称为“红单帖”。

“红单帖”上面写上姓名送给亲朋好友,以示祝贺。派人送的,称“正帖”。把拜年帖子放在木匣子里送的,称为“拜匣”。

注意,知识点来了,这个时候才出现了“拜匣”。

而被接收人家则需要用纸袋以接帖,红纸上面要写着“接福”,这是一种仪式,当然也是一种祝福,由于人们自古就有对美好祝愿的重视,所以慢慢的接拜帖就成为我国民间过年的一大盛事。

拜帖的写法有很多种,通常最常见的就是——爵位(有的话)加上职位,加上籍贯,加上姓名,自己的字,还有一些敬语,以及一个大大的拜字。

比如说,送拜帖的人是三国时期的关羽关二爷,那么他就要这么写:汉寿亭侯前将军河东解县关羽云长敬拜。

说到这儿,可能就有人会问了,那这拜帖的作用到底是个啥?

其实很简单,一是表明来访者的身份。二是预约,预约对方的时间,预约接下来要发生的事儿。

八零假千金,开局就被大佬赖上了

好了,拜帖这事儿解释清楚了,那我们就接着往下说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