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架火战车,这玩意儿就是多管火箭炮,堪称战国版的“喀秋莎”。
架火战车既然是车,就具备了可移动性,可以根据作战需要灵活机动地派上用场。不像唐炮那样的大家伙,必须临时打造。
架火战车则非常接地气,他是装载在独轮车上的。独轮车自从俱酒发明以来,在汉国的军用、民用领域发挥出巨大的作用,堪称汉国机械力学的基础学科。
架火战车装在独轮车上,就意味再复杂的地形都能够轻易通过,非常适合战国时期的地理状况。
在独轮车上装有六个长方形箱体,箱体内又分成若干小格,每格中装入若干箭支,呈蜂窝状排列,组成一个大型的火药箭发射器。
一辆战车共载有火药箭一百六十支,战前将火药箭预先装在匣内,将引火线都连在一起,形成引火总线。车前还有一张棉帘,需要时可放下,阻挡敌人弓箭对战车的进攻。
发射时,点燃引火总线,火箭就犹如条条火龙,依次从发射筒内喷出,短时间内将一百六十支箭向敌人梭哈出去。每射,烟气爆发、火焰喷射,轰鸣声声,爆炸频频,端的厉害!《武备志》中的架火战车架火战车复原图游戏中的架火战车发射场面 墨匠们发挥举一反三的思维,将架火战车上的火药箭发射器作成小型化,由单兵手持操作,取了个形象的名字叫“一窝蜂”,更加机动灵活,适应多种作战应用。《武备志》中的一窝蜂 更有甚者,将发射筒雕成龙、虎、豹等形象,便称之为“火龙箭”、“烈虎箭”、“奔豹箭”。
俱酒是反对这样做的,因为要应对大型战争需要,武器的生产必然走向规范化和批量化,没必要在这种华而不实的东西上磨洋功。
火器营向前军主将聂政、副将公子信进行了一番表演,将满营将士震撼得无以复加。汉王派来了如此神物,剿灭东胡,指日可待,士气越发激昂,求战之心甚嚣尘上。
公子信看了非常兴奋,少年心性地他,激动地向着聂政道:“聂将军,王兄有此利器,天下安得不平?”
聂政看了却不作声,心中生起些许惆怅。片晌之后,聂政举起手中的玄铁宝剑:
“信公子,我等手中之物,可堪用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