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两千四百五十四章 真高手

往前的隋唐造像,则基本都收藏在蜀都博物馆和蜀大博物馆了,更往前的汉代造像,则以蛮州地区最为普遍,周至在夹川就已经研究得够够的了。

清代造像遗留得更多,但是更多的呈现出美学上的倒退,失去了宋代的婉约精致,变得模式化套路化,不但没有了个性,连灵动都没有了,真真变成了泥塑木胎,毫无生趣。

所以周至一眼就能分辨得出其年代来。

不过和造像不同的是,建筑倒是颇有可观的,从现存最早的唐代建筑到清,一直都在进步,且变得繁复精巧,即便是民间建筑也是如此。

因此周至估计这座大雄宝殿是在一座曾经的藏传佛寺的台基上建造起来的,不过他也不好意思问明台老和尚到底是不是。

不过给已经礼敬完了的池薛荔他们科普一下古代建筑还是可以的。

吴仁中和沙马日聪其实也有点走不动了,听说主持同意了大家在寺内住一晚,都很高兴。

既然有了交情,明台就也不藏着掖着了,带着麦小苗认真礼佛之后,便领着大家去了不对外开放的后殿上香。

后殿供奉这灵山寺开山祖师悟真和尚杨学信的木刻造像和灵谷,可以说来灵山寺礼拜的人,百分之百都是冲着杨祖师来的,但是基本上没有人接能够真正当面见到杨祖师的造像,并且礼拜上香的。

这是之前吴仁中,沙马日聪,吉克阿紫,池薛荔都没有得到的机会,现在当然也要跟着麦小苗补上。

明台倒是都欢迎,一个个地引导仪轨,很是尽心。

这下不拜佛的周至就显得太突出了,周至自己都不好意思,左右扭头,看到了一篇写得七歪八扭的文章,读了一下,估计是请当时的秀才还是什么读书人写的,是当时的善信为了筹建这个供奉杨祖师的阁子,大家出钱出力何时开造,何时落成,都有哪些人,出了多少钱的文章。

不管书法还是文字,都不咋值得恭维,可见当时这一带还是彝人统治地区,汉文化水平也不咋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