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跟我说,跟当年比起来,这个时候的阿里已经算是天堂了。那个时候啊,阿里便是不毛之地的代名词。
枪和锄头两头拿是他们最真实的写照,每天都过着看天吃饭的日子。地里哪种菜熟了,之后几天的餐桌上便是这种菜的各式做法。
像是土豆熟了,老灶台上便是土豆丝、土豆片和土豆泥的排列组合。一旦到了青黄不接的季节或者遇到连续的恶劣天气,他们只能白米饭啃腌菜,压缩饼干来填饱肚子。
说起那时最艰苦的,就是巡逻执勤。有的连队守护着好几块界碑,四十多公里的山路,来回需要4天3夜。
巡逻中的热食保障是种奢望,每次出发前夜,老班长便站在灶台前为战士自制压缩饼干。就是土豆粉加上玉米面和水,撒上盐巴,放入油锅中调炒,烘干后便可制成。
未来四天,巡逻士兵就靠着这些自制饼干果腹,再配上冬天的白雪和夏天的山泉水,唯一的开胃小菜是腌制的萝卜丁。
老班长跟我说,他负责团部食堂伙食十五年,穿上军装正好是二十年。而这个老灶台的炉火,已经整整燃烧了三十年。
就是十多年前营房重建的时候,这个老灶台都没有拆除,炉火也一直燃烧着,没有熄灭过。”
“这也算是一种传承了吧。”
周安东轻声的说了一句,心里有一种无法言说的感动。
边防官兵确实是太苦了,就算是现在,到了冬天边防官兵吃的,也都是土豆萝卜一些好储存的东西。
他觉得应该做点什么,比如说蔬菜大棚,回去之后就找老师谈这个事情,尽快在这边把实验大棚建起来。只要种出来,就免费在边防部队推广。
另外是自热盒饭,加热包很简单,就是生石灰、铁粉、铝粉、焦炭粉等等一些很常见的材料。
加热包的包装袋是无纺布,这玩意也不是什么高科技,六十年代上沪就建立了无纺布厂。
关键是质量,毕竟比国外晚发展几十年,生产的无纺布能够承受多少度高温?
如果质量达不到要求,完全依靠进口,成本就会增加很多。
还有饭盒,聚丙烯树脂,虽然这个时候技术已经很成熟。
但还属于高科技,价格也绝对不会低,肯定比后世贵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