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曰:
华殿巍峨映日边,姬辟方,登九五,威仪万千。龙袍加身承天命,誓将社稷固金瓯。
想当年,周夷王怒,烹煮齐公恨难休。权谋纷争何时了,一朝易主改春秋。
在华夏历 1805 年,周懿王姬囏的生命走到了尽头。然而,他的离去却在周王朝的宫廷中掀起了一场轩然大波。
懿王的太子姬燮,生性软弱,缺乏王者应有的果敢和决断。在这个风云变幻的时刻,他的软弱无能让众臣对周王朝的未来充满了忧虑。按照周王朝一直以来奉行的嫡长子继承制,姬燮本应顺理成章地继承王位,可他的性格和能力却让众人陷入了深深的犹豫之中。
就在这关键时刻,懿王的叔父姬辟方站了出来。他身姿挺拔,目光炯炯,浑身散发着一种坚毅和果敢的气息。在周王朝的统治集团内部,对懿王的治国之策早已心存不满。懿王在位期间,周王朝的国力日渐衰落,曾经的辉煌不再,四方诸侯也渐渐生出了不臣之心。而懿王竟还做出了放弃故都镐京这一令人震惊之举,这对于整个周王朝的统治阶级来说,无疑是一种沉重的打击,他们的利益和尊严都受到了严重的损害。
姬辟方深知,若让软弱的姬燮继位,周王朝恐将陷入更深的危机之中。他自幼勤奋好学,心怀壮志,对治国之道有着自己独特的见解。在多年的历练中,他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人脉。如今,面对王朝的困境,他决定挺身而出,为周王朝的未来奋力一搏。
在一个阴云密布的日子里,宫廷内气氛凝重。大臣们齐聚一堂,商讨着王位的继承问题。姬燮站在一旁,低垂着头,神色惶恐不安。姬辟方则昂首挺胸,目光坚定地注视着众人。
“大王已崩,国不可一日无主。依祖制,当由太子姬燮继位。但如今王朝衰落,外有诸侯虎视眈眈,内有民生困苦,太子性格软弱,实难担当此重任。吾认为,姬辟方王叔能力出众,有勇有谋,可为我周王朝带来新的希望。”一位老臣率先打破了沉默,他的话语在寂静的宫殿中回荡。
此言一出,立刻引起了一阵骚动。有人赞同,认为应以国家为重,选择有能力的君主;也有人反对,坚持嫡长子继承制不可违背,否则祖宗之法将荡然无存。
姬辟方向前一步,拱手说道:“诸位,吾深知此举违背祖制,但吾之所为,皆是为了周王朝的长治久安。如今局势危急,若不及时改变,王朝危矣。吾愿倾尽所有,重振周室雄风,让百姓安居乐业,让诸侯敬畏臣服。”
姬燮此时被吓得抖似筛糠,他扑通一声跪在地上,泣不成声:“叔祖,侄孙无能,愿将王位让与您,只求您能留侄孙一条命。”
最终,在众人的权衡和抉择下,姬辟方成功登上了王位,成为了周孝王。
然而,他的继位却如同投入平静湖面的一颗小石子,仅仅激起了层层涟漪。史官们对于这位违背祖制的君主充满了复杂的情感,在史书中对他的记载甚少,只有简短的一句:“懿王崩,共王弟辟方立,是为孝王。”之后再未提及孝王。他们或许是在坚守着嫡长子继承制的正统观念,又或许是对这位打破常规的君主不知该如何评价。
姬辟方心中始终铭记着周朝曾遭受犬戎入侵的耻辱。那烽火连天、百哀嚎号的场景,如同阴影般笼罩在他的心头,让他决心要一雪前耻,重振周朝的威严。
于是,姬辟方即位后毅然下达命令,让申侯率军西征犬戎。申侯,这位申国的国君,在接到王命的那一刻,内心却充满了矛盾与不愿。他深知战争的残酷,那意味着无数无辜百姓和士兵将命丧沙场,两国都将陷入无尽的痛苦和损失之中。
在王宫的大殿上,申侯鼓足勇气向周孝王进言道:“大王,我的先祖娶骊山氏之女,生下一女,此女嫁与西戎的胥轩为妻,育有一子名曰中潏。中潏因母亲的缘故归服大周。而我的女儿又嫁给了中潏的后人大骆,生下嫡子成。若大王能保证让我的外孙成来继承大骆的嗣位,臣能担保西戎人定会顺服,使我西周西部边境永远安宁。”
原来,大骆有一庶生的长子,名唤非子。非子从小就展现出非凡的才能,尤其擅长养马。他所养的马匹个个精良,神骏非凡。有一次,非子前往犬丘贩马,机缘巧合之下,竟撞见了刚刚即位的周孝王。周孝王见这年轻人精明能干,眼中透着聪慧与坚毅,心中甚是欢喜,便毫不犹豫地把他留在王都,任命他担任主管畜牧的大臣。
申侯深知非子在周孝王心中的分量日益加重,担心日后周孝王会让非子回国承嗣,与他的外孙争位。此番建议,表面看似为了朝廷的安宁,实则是为了自家外孙的前程,为了家族的荣耀与利益。然而,周孝王一心想要解决西部边境的危机,并未察觉到申侯的私心。
周孝王坐在王座上,微微皱起眉头,陷入了沉思。他在心中权衡着申侯的建议,战争意味着流血牺牲,军费的开支也将是巨大的负担。若真能如申侯所言,不费一兵一卒就能让西戎顺服,那自然是再好不过的事情。
小主,
良久,周孝王抬起头,目光坚定地看着申侯,说道:“若真能如你所言,使西戎不再侵犯我边境,朕便答应你的请求,不会放非子回国。”
申侯心中大喜,赶忙跪地谢恩:“多谢大王,臣定不辱使命!”
申侯匆匆离开王宫,踏上了前往西戎的道路。一路上,他的心情复杂而沉重。他知道,自己的这个决定关乎着无数人的命运,稍有不慎,不仅自己的家族会陷入危机,还可能再次引发两国的战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