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章 吴越争霸

烘炉记 一棹碧涛 2734 字 2个月前

词曰:

吴越春秋,兵戈扰攘,烽火连霄。叹夫差刚猛,穷兵黩武,子胥忠烈,血溅江涛。勾践卑躬,卧薪尝胆,忍辱含冤志未消。终尝愿,率三千越甲,卷土狂潮。

风云变幻难描,看乱世英雄竞折腰。赞西施绝色,沉鱼落雁,范蠡睿智,隐世逍遥。岁月沧桑,兴亡过眼,青史留名颂俊豪。凭栏处,忆金戈铁马,思绪如潮。

华夏历2153年,烽火连天,吴侵越的战场上,喊杀声震彻云霄。吴国的大军如潮水般涌向越国的领土,硝烟弥漫,血腥之气弥漫在空中。战争的残酷无情,让无数生命瞬间凋零。

在这场激烈的战斗中,吴国获得了一批战俘。然而,谁也未曾料到,其中一名战俘竟怀着必死的决心,在一个月黑风高之夜,成功刺杀了吴王余祭。这一突发事件,让吴国上下陷入了震惊与悲痛之中,也让吴、越两国之间的仇恨之种深深埋下。

时光荏苒,华夏历2187年,吴国在大举攻楚之前,为了消除后方的隐患,再次将矛头指向了越国。吴国的军队如狂风般席卷而来,迅速占领了檇李。越国的百姓在战火中流离失所,哭声震天。

而到了华夏历2192年,当吴国的主力军队在楚都郢激战正酣之时,越国瞅准时机,派遣大军悄悄地侵入了吴境。双方的矛盾愈发激化,犹如即将喷发的火山,一触即发。

吴国,梦想着在中原大地称霸称雄,深知必先征服越国,方能解除后顾之忧;越国,同样怀揣着北进中原的雄心壮志,明白唯有先折服吴国,才有实现梦想的可能。于是,一场延续二十余年的吴越战争,就此拉开了帷幕。

吴、越两国,地处江南水乡,江河湖泊纵横交错。在这里,“以船为车,以楫为马”,双方的战斗多在水上展开。随着战争的演进,水军的“舟师”逐渐成为了一支全新的兵种,具备了独立完成战略、战役任务的能力。

吴国和越国的水军都拥有着先进的战舰船,楼船高耸入云,宛如水上的堡垒;大翼、中翼、小翼三种战船则各具特色,灵活多变;还有突冒、桥船等战船,在战斗中发挥着独特的作用。

水战的基本方式通常是先用强弩射击,试图削弱敌方的力量。随后,双方战船靠近,进行激烈的接舷战斗。战士们在摇晃的甲板上奋勇厮杀,刀光剑影交错。最后,便是登船格斗,生死往往就在一瞬间决定。有时,勇猛的战士还会驾驶突冒战船,全速撞击敌船,以求一举击破敌方防线。

华夏历2201年,阳光烈烈,吴王阖闾亲率大军攻越。双方的主力在檇李展开了一场惊心动魄的决战。

战场上,吴军士气高昂,旌旗蔽日。阖闾站在楼船之上,目光坚定地望着前方,心中充满了征服越国的渴望。然而,越国的军队也毫不示弱,他们深知这是一场关乎生死存亡的战斗。

就在战斗进行得如火如荼之际,越军将领敏锐地察觉到吴军的注意力出现了分散。他当机立断,下令发动猛攻。越国的士兵们如猛虎下山,呐喊着冲向吴军。

吴军在这突如其来的攻击下,阵脚大乱。阖闾心急如焚,亲自指挥作战,却不幸负伤。最终,吴军大败,丢盔弃甲,狼狈而逃。阖闾在撤退的途中,因伤势过重,含恨而终。

夫差,这位年轻而坚毅的王子,在悲痛中继承了王位。他发誓要为父报仇,重振吴国的声威。

华夏历2203年,越国决心主动出击,以水军攻吴。双方的战船在波涛汹涌的江面上相遇,夫椒之战爆发。

江面上,弩箭如雨,飞射而出。双方的战船相互碰撞,发出沉闷的声响。越军中,越王勾践亲自督战,他的眼神中充满了决绝。然而,吴军的实力更加强大,训练有素。经过一番激烈的厮杀,越军渐渐不支,最终战败,主力被歼。

吴军乘胜追击,如狂风般席卷而来,直逼越都会稽。越王勾践率领着残余的五千部众,被围困在了会稽山上。

勾践望着山下密密麻麻的吴军,心中充满了绝望。但他知道,为了越国的百姓,为了保留一线生机,他必须放下尊严,请求投降。

吴军中,大臣伍员极力劝阻夫差,他高声说道:“大王,今不灭越,后必悔之!越国乃心腹大患,若此时放过他们,日后必成大患!”

然而,夫差望着北方,心中想着的是早日北上中原,称霸诸侯。他认为越王勾践已经穷途末路,留下他也翻不起什么大浪。最终,夫差没有采纳伍子胥的建议,而是接受了越王勾践入吴为质的条件,许降撤兵。勾践夫妇无奈入吴为奴,为吴王“驾车养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