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糊名制?”李适点头,“确实该糊名!”
科举考试采用糊名制虽然是武则天首创,只不过并没有得到普遍的应用,所以大唐的科举考试是玄学,考官让你中,想不中都不行,考官不让你中,就一定中不了,所以高适、杜甫还有黄巢等才会屡试不第,这跟学问无关。
但是王臣的这一番话触动了李适的神经。
跟王臣接触的时间长了,交流次数多了,李适慢慢的接受了王臣的一些新奇观念。
比如说寒门的阶层跃升,这个东西不能说重要,可以说是非常的重要,因为阶层跃升的通道被锁死后,底层的寒门贵子想要往上爬,就只能打碎现有的一切制度,也即造反。
都说秀才造反十年不成,可要是遇上一个像黄巢那样的,真能够天街踏尽公卿骨。
“要糊名,必须得糊名!”李适拍了拍龙案说道,“寒门的阶层跃升通道必须打开,科举考试必须公平,县学、州学乃至国子监的入学资格绝对不能够被士族把持!”
王臣又道:“仅只是保证科举考试的公平还不够,除了读书考科举之外,我还想到了一条专供寒门贵子的上升通道,那就是考武举,入武学!”
“考武举,入武学?”李适问道,“武学又是何意?”
“武学也可以说成军校。”王臣道,“目的是为大唐培养优秀的基层军官,在将来,大唐的高级将领也必需从武学的学生中产生。”
李适当即敏锐的抓住了其中的关键,问道:“妹夫也要在安西创办武学吗?”
王臣给予了肯定的回答,点点头说:“不只是安西,安东、安南、安北乃至八大节度使辖下都要创办武学,只不过,四大都护府及八大节度使府的武学只培养基层军官,高级将领只有长安的武学有资格培养,也就是说,要想担任十六卫或四大都府、八大节度使府的中郎将以上的高级将领,就必须首先进入长安武学深造学习,而且臣建议,今后可以让皇太子兼任长安武学之祭酒(校长),并且将之引为常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