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起源:
- 出自姬姓:为周武王姬发的后代,以国名为氏。西周初年,周武王克商后,其第二个儿子邘叔被封在邘国。后来,邘叔的子孙就以国名为氏,有的姓了邘,有的则去邑旁姓于,是为河南于氏。
- 出自古炎帝姜姓齐国公子、文学家淳于髡的后裔淳于氏:在唐代时,为避讳宪宗李纯,淳于氏改为单姓于氏。到了宋代,又有部分于姓恢复淳于姓,也有一部沿袭未改,形成此支于氏。
- 出自北魏前期中原于氏:为避三国之乱于平城而改姓的万忸于氏,在孝文帝汉化改革时,恢复本姓于。他们实际上是汉朝于公的后代,在三国战乱时,随拓跋邻部离开中原,并为了适存于鲜卑族而改姓为万忸于氏,后来鲜卑族的拓跋珪在北方建立北魏,他们才又重回中原,复姓为于。
- 出自赐姓或少数民族改姓:明朝时赐元人巴延达哩姓于名忠;清朝时,南方的部分尼玛哈氏改于姓;此外,达斡尔、鄂伦春、土、回、高丽等少数民族也有改于姓者。
- 变迁:
- 早期:于姓最早期的繁衍播迁在今焦作沁阳北部一带,这里是古邘国所在地,也是于姓的发祥地。邘国灭亡后,于姓族人主要生活在今河南省境内,播迁也以河南境内为主。
- 秦汉时期:于姓人开始以河南为中心缓慢向周边播迁,往北迁到了山西、河北,往东迁到了安徽、山东,往西迁到了陕西、甘肃,并形成三大郡望,即河南、东海、河内。其中,东迁进入山东的于姓最为兴旺。
- 魏晋南北朝时期:由于军阀纷争割据,很多于姓族人跟随逃难大军南迁到东南广大地区。
- 隋唐时期:国家统一,战乱减少,于姓繁衍昌盛起来,在北方形成了几处大的望族。
- 宋元明清时期:北宋末年,有于姓人随徽、钦二宗被掳往黑龙江;南宋后期,于姓开始由浙入闽,由闽入粤;元末,山西于姓人丁繁盛,明朝建立后,山西于姓是洪洞大槐树迁民姓氏之一,族人分别迁到山东、河南、河北、陕西、江苏等地;清代,河南、河北,尤以山东的于姓人为多,很多人闯关东谋生并定居。
- 在天津的分布:天津的于姓人一部分是通过历史上的人口迁徙而来,比如从山东、河北等地迁入。在天津的各个区县可能都有于姓人口分布,一些地区可能由于历史上的移民、家族聚居等原因,形成了相对集中的于姓社区或村落。但具体的分布情况还需要进一步的调查和研究。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