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周起的眼中,柳永的策论,和第六等很是接近,虽然不至于狗屁不通,但满篇都是马屁之文。
此人,倒是其名难负。
念及至此,周起暗自摇了摇头,同时又很是感慨。
柳三变这次算是赶上好时候了,若是换到别科,依照他的策论水平,多半无法中第。
但这次却不一样。
上午那会,官家刚刚作出一个新的裁定。
此科应举的士子,只要不犯什么忌讳,都取中!
也就是说,如果没有脑抽的举子,那么此科当诞生三百名新科进士。
对于天下士子而言,殿试不黜落,无疑是仁政、善政。
但对士子好的事,对于国家而言,却不一定是好事。
官家登基后,虽然有志于革三冗之弊,但到底是登基时间太多,如今即便取得了部分成效。
可也只是部分而已。
三百名进士,于国而言,确实不多。
然而,倘若往后每科都大幅增加取士名额,殿试时都不黜落,年复一年,压力可就大了。
没过一会,巡视完的周起便折身返回后水阁。
踏入后水阁,在场的考官纷纷和周起打起了招呼,只是,周起的态度稍微有点冷澹。
冷着一点脸,神情澹漠的回应着同为编排官的同僚。
(ps:和省试一样,殿试评定考卷亦是三级制度,初考官、覆考官依次评定后,再交由编排官复核。)
周起对待其他人的反应如此冷澹,倒不是和这些人有怨,真正和他有怨的是丁谓。
榜眼出身的周起,升迁速度当然不会慢。
真宗年间,他已是枢密副使,绝对是朝中的元老之一。
只可惜,他素来和寇准交好,寇准失势后,丁谓便借机将其罢为户部郎中,出知地方。
他首次出知的地方,倒是和王曾一样,去的都是青州。
不过,丁谓并没有就此放过他,后来他又数次遭贬,虽然他的本官从户部郎中(从六品)升至太常少卿(正六品)。
但他出知的地方却是原来越偏。
直到今年年初,周起才被李杰从地方上掉了回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