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八章 有所不如

全能大画家 杏子与梨 2223 字 2个月前

林涛望着这幅《阳光下的好运孤儿院》,惋惜的摇头。

以顾为经现在的年纪,和很多受过良好的专业美术教育的人一样,绘画风格都已经定型了。

工笔画的斡、点、接、染。油画的薄擦、罩染、印压、点彩等等技巧都已经形成了肌肉记忆一样的习惯。

这决不能算是一件坏事。

只是融合画追求的是打破界限,跳出传统。

画家对于固有学过的技法教科书式的肌肉记忆,在两种画法相互融合的时候,容易让人陷入往日思维局限中,造成阻碍。

顾为经画画时的违和感,不少就来源于此。

这是思维和旧有习惯相互冲突的结果。

理论上,学习融合画反而要做到类似张三丰教张无忌打太极拳,忘掉旧有的绘画规则,在大师的指点下,做到无招胜有招的地步。

比如央美的副校长朱乃正老爷子,就只取油画的精意,抛弃了油画的画法,喜欢用中国式的毛笔画油画。

理论上,这样的画法,似一张白纸一样的小孩子更加容易掌握。

说太早,

则是因为无论是国画还是油画,顾为经又都离达到融会贯通,举重若轻的地步还远。

真正能以画入道的大师们,

小主,

自然也能超脱于旧有习惯的阻碍。

然而这就更难了。

这种融合画的风格,林涛都没有尝试过。

不是他画不了。

只是以林涛的地位,自然不能以一般标准要求自己。

东夏画坛艺术家中将传统东方元素融入西方油画做的最好的艺术家大概有三人。

以林涛教授对自己的判断。

论对东方美学意象的把握他不如赵无极,论水墨结构和西方色彩的结合他不如吴冠中,论线条的工整和对油画用笔的改造,他也不如有几十年书法功底的大画家朱乃正。

自己毕竟是曹老在世最年长的弟子。

做不到最好,画不出自己的特点,

就有东施效颦的嫌疑。

地位更高,压力也就更大。

“毕竟是小朋友,不知道天高地厚。”

林涛有些好笑。

这幅画在他看来,实在是太过有野心了。

就像是小孩子尝试去挥舞两对沉重的大铁锤,踉踉跄跄的样子,未免让人想要莞尔一笑。

中国画和油画的两种不同的艺术风格把整个画面撞的七凌八落。

但是画面的布局和用笔本身,算的上是错落有致,让人惊喜。

至少,林涛认为,这一个月顾为经的整个画功相比进步还是很大的。

这个消息应该和老师分享一下。

他想了想,并没有单独私发给曹老,而是将这张照片转发到了师门群中。

“一个想要参加画展的年轻人画的,你们评价呢?”

林涛打字道。

“风格很割裂,不过瑕不掩瑜。笔触处理的可以,人物线条画的很精准,小细节也不错。如果画的人还是个学生的话,未来可期。”

三师妹周茗率先回复。

“这种画风,又是个年轻人,是香江画廊崔轩佑的儿子崔小明早期的作品么。”周茗追问道。

“是那个二十岁开个展的小画家?我几年前见过他的画,单论用笔水平并不比这幅画好太多,但整体感觉要和谐的多。小崔如今的一幅画能卖个三万美元了吧。”

林涛摇摇头。

融合画的风格过于难走。

目前年轻一代所有的新生代画家中,有些名气的,林涛能想到的唯一尝试走这条路的年轻人就是崔小明。

如果想要准确的概括这位年轻的绘画俊杰,那么大概就是“年长十岁的酒井胜子“版本。

崔小明的很多方面都和酒井胜子很像。

他父亲“大崔”是德裔华人艺术家崔轩佑,母亲则是德国的一位写实风格的油画家。

这就创造了他超过绝大多数普通绘画生的先天条件。

据说,他小时候还不会说话的时候,就拿着毛笔沾着油画颜料在画板上挥毫泼墨。

如母语教育类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