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九十一章 出息

全能大画家 杏子与梨 2319 字 2个月前

仰光书画协会那里,一封马仕画廊的合同复印件,就已经跟圣旨一样,足够有说服力了。

目前调查方面的压力,主要来源于顾为经通过协会审核材料里——“在国际交流项目中,做出了相对突出的贡献,保护了文物修复时的完整性,并得到国际专家们的广泛认可。故达了特别入会资格。”

这个评语,是否含有水分。

为了以防万一。

吴老头那边还希望他们能提供更多踏实有力的证据,能说明顾为经的贡献和能力的那种。

要是能请林涛教授开一封亲笔的推荐信,提交上去,就显得更有说服力了。

曹老爷子二弟子的一句话,比吴老头磨破了嘴皮子都管用。

“推荐信林涛教授答应了,亲笔手写的,过两天寄航空邮件发过来,但是……我觉得,或许这个东西,比一封推荐信更有用处。”

小主,

“更有用?你画的画没意义的。呸~”

顾童祥以为自家孙子天真的以为画一幅优秀作品,提交上去就有说服力。

把菊花根吐在一边的的杯盖上。

他没好气的说到:“你还不懂这些官僚机构嘛,胡说八道是基本功。仰光书画协会和马什画廊不一样,它才不管你画的好坏呢,就算达芬奇交一幅画作上去,人家想整你,也可以说画的是垃圾,达不到会员水平。”

他随手想要去拿卷轴,顾为经却没松手。

崩坏:我所存在的世界

“咋,啥大宝贝,还不舍得给你爷爷看了。”顾童祥一吹胡子。

“不,我是想着,爷爷你血压控制的不是很好,要不然先准备点降压药啥的?”顾为经松开手,踌躇的建议。

曹老的亲笔提字不是闹着玩的。

顾为经一直没有开口,就是因为他心中确实有点担心,自家爷爷像范进中举般,乐的给抽过去了。

“嗯?这卷轴。”

不用顾为经提醒,顾童祥接手时,自己也愣了一下。

他们家这种小书画铺,肯定不会像画廊一样专门雇人维护打理店里藏品的。

光是人工成本,家里就负担不起。

创作、收画、联系画家,维护客户、洗衣扫地……从画家到经纪人到扫地阿姨的活,全都被店主一个人给干了,所以方方面面都得是行家。

顾童祥仅仅是手里摸到卷轴,光从皮肤的触感,就立刻意识到,这装裱大概不是他们书画店里的手艺。

他们家店里所有作品都是用工业粘合剂与热熔胶,放进专门的机器里,加热拉平机裱的。

装裱的材质也称为绫或锦,但这其实是装裱店糊弄客户的潜规则,仰光绝大多数小的装裱店,所谓的绫、绢、锦,指的其实是“韩锦”,某种进口的化工尼龙材料,和传统意义上绫罗绸缎,半毛钱关系都没有。

而这幅卷轴。

顾童祥从入手的触感,就知道这是上好的真丝,两侧露出来的木杆也不是纸筒芯两层钉钉子的木头把手。

轴头凹陷,木质深沉。

看上去应该是用小叶檀的内芯,加上传统的榫卯结构直接手工契合可拆卸的那种轴。

就这份工。

换到他店里来,不收个五十万缅币的材料费,都说不过去。

再说。

就算有客户拿着钱来裱,顾童祥都没自信给装出来。

他以前是会手工装裱的,甚至手艺不错。

小时候长辈画画,女人和小孩子就要学着装裱,还会在外面接活补贴家用。装裱三张出来,母亲给他买一根冰棍吃。

但现在顾童祥早就不手工裱了。

东夏从古时候,就有三分画、七分裱的说法。

手工裱虽然效果更好,但是个考教眼力和手法的技术活,有些时候要切画给切斜了,拉歪了,或者改变了构图留白,客户不满意,嚷嚷着赔钱。

稍不留心,干出来的成效,未必就比得上机器裱出来的卷子。

他们家和吴老头合买了一套装裱机。

自己这边用的多,出了七成钱,也放在自家店里,邻居需要裱个大字啥的,就跑过来用。

两家都自己准备材料,耗材各论各的。

“这工艺?”

真丝绢底,深色实木轴,卷前有绫天头和黄绢隔水,腹背纸需要上两层手工纸……

顾童祥要是没猜错的话,这不是普通的一色装、两色装,而是非常讲究的宣和装的手法,因为是宋徽宗赵佶所开创的,所以又被称呼为宋时装。

“很讲究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