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三博医院的骨科已远远超过附二,创伤骨科的床位数就是一百五十张,创伤急救中心床位五十张床位,创伤ICU床位十五张,这样构成了一个大创伤中心。
回到外科研究所,杨平去手术室看看,宋子墨和徐志良正在做手术,他转一圈回到更衣室。
杨平习惯性地靠在休息椅上闭目养神,尝试着进入系统空间,周围还是一片黑暗,这意味着系统空间还是处于休眠状态。
---
夏院长坐在自己的办公椅上,他桌子上摆着一杯热气腾腾的茶,他靠着椅背难得休息一下,正在思考医院的发展规划,医院近来的发展速度简直就是飞跃。杨平不仅建立了外科研究所、还建立了实验室、创建了《医学》期刊,可谓短时间内将三博医院的临床和学术水平拉到世界一流,他感觉目前医院的人才队伍有点跟不上发展节奏。
送出去的年轻博士们培养的时间还不够,外科研究所培养的几个精英骨干暂时也不能抽调出来各立门户。
但是因为发展得太快,原有的人才配套明显跟不上,比如各科室的主任,很多已经跟不上发展形势。夏院长心里清楚,这些科主任虽然是经过一波改革之后上任的,但是那时的情形与现在不同,那时的目标是能够在南都省省级医院里有一席之地就行,现在不同了,三博医院已经挤入国内国际一流。
在三博医院这次高速发展中,涌现出一批杰出的年轻人才,比如病理科的温儒正,年轻人三十出头,现在大多已晋升副高。
关主任找夏院长几趟,说要退位让贤,将病理科主任的位置让给温儒正,温儒正年轻人有这个能力。
但不是每个科室的主任都是关主任,大多数科主任不会退位让贤,他们会想方设想地维护自己的位置。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所以现在夏院长很为难,整个医院的人才要符合目前医院发展的趋势就必须改革,要改革就必须换掉一批人,这是没办法的事情,但是究竟慢慢来,进行自然替代,还是快刀斩乱麻,用改革来快速完成替换。
这个问题现在夏院长很是为难,因为如果强力推行替代,让更加优秀的年轻一代上位,那帮老主任怎么办,这些人可是跟自己一路奋斗过来的。
如果不进行替代,这些新冒出的年轻人怎么办,他们有能力,不管思维还是能力都能够跟上医院的发展,比如病理科的温儒正,他在杨平的激励下,潜心钻研病理知识,英语水平高,发表论文多,临床水平也高,这种水平放到全世界都是一流的,只是年轻,才三十几岁,没什么名气而已。
如果以医院的利益为出发点,不符合医院发展的主任肯定是全部换掉,但是这些都是老兄弟,要是换掉,自己就会陷入无情无义的境地。
三博医院不仅发展快,而且地位非常特殊,它是卫健委和总后共同管理,这在全国就此一家,它相当于301与协和的合体。它享受两边的各种资源,在管理上两边的上级都给它最大的独立自主,两边的上级主要任务是提供各种资源,而不是管理,在管理上三博医院有非常大的自由度。
这种特殊性是上级领导专门为三博医院设计的,既不能因为管理僵化而限制杨平的创造力,又不能因为医院级别过低缺少资源,得不到强有力的支援,所以才专门设计这个特殊的管理关系。
当时,总后和卫健委都争着想招揽三博医院,最后这个方案也平衡了双方的的关系。这样三博医院医院有两个娘家,这两个娘家都不怎么管你,你要是什么事,两边都帮你撑腰,你要钱,两边都给你钱,你要受欺负,两边都护着你,这么牛逼的存在也就三博医院,现在夏院长可以说是全国最牛逼的院长也不为过。
正因为如此特殊,夏院长在对待大规模的人事调整时,才会思考再三,绝对不能让三博医院出现动荡,但又不能因此耽误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