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到这里,杨平有一种穿过狭窄的通道,进入一个豁然开朗的境地。
K因子,为什么在实验室培养思思的肿瘤细胞的时候会出现K因子,这不是偶然,这一定有原因,之前杨平想着先研究如何利用K因子进行治疗肿瘤,然后有空再慢慢研究它为什么出现培养液中,现在杨平找到了原因,他已经触摸到事物的本质。
一定是抽取思思的肿瘤细胞时,同时掺杂了免疫细胞,因为实验室的体外培养环境是为肿瘤细胞量身打造,这些免疫细胞在实验室的体外培养液无法正常生存,于是在特殊的环境中它们发生变化,细胞死亡崩解,但是在崩解的过程中,一些片段漂浮在培养液中进行了组合拼凑,形成了K因子。
杨平联想到有关地球最早的生命的一些假说,有的科学家认为地球最早的有机物应该与雷电有关,正是几万亿次的闪电让磷化合物得到释放。
时间应该是大约35到45亿年前,一些简单的生命必要的化合物在地球上释放出来,才为之后生命的诞生打好了基础。简而言之,地球上的所有生命很可能是起源于闪电,雷击火山岩时形成的辉石含有磷,随后,大量的磷又在火山池塘和其他水域中积聚起来,磷可以加速生物分子形成。
地球早期的化学物质主要包括水、氨、甲烷等,按照这个假说,而激发这些物质发生反应的就是闪电。为了验证这一猜想,在20世纪50年代初,芝加哥大学的坦利·米勒和哈罗德·尤里进行一项实验,他们在一个密闭的腔室内充满了水,又注入了氨、氢和甲烷,然后反复用电火花来进行刺激,一周后,他们就在腔室内容物中检测出了20种不同的氨基酸。
还有科学家,太阳粒子可能才是激发地球早期生命物质的原因,但是不管是闪电,还是太阳粒子,只是激发能量不同而已,后面都是促使形成简单的有机物。
K因子的形成不是与地球早期生命的形成类似吗,只不过相对于地球早期有机物的形成,K因子的形成要容易的多,不过他们都是一种巧合的重组。
对,这才是K因子的本质,杨平越想越通透,就像沿着一条黑暗的隧道一直跑,一直跑,他看到了一丝曙光,然后朝着光的方向跑,前面越来越亮,终于,一个广阔的光明的世界出现在他的前面。
如果这样,那么,K因子一定是人体免疫细胞基因片段的组合,将它们按功能进行拆分,一定可以在人体各种免疫细胞的基因组上找到相同的片断,杨平提出自己的假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