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日的清晨阳光明媚,因为信风开始改变,大明的京师再次迷茫起了一股呛人的煤烟味儿,不见天日的秋冬再次来临,朱翊钧带着口罩,蹬着自己的旱鸭子来到了文华殿上开始了每日的廷议。
在群臣见礼之后,朱翊钧看着所有人说道:“大司徒的建议很好,但是朕打算把都察院的科道言官,都拉去西山煤局,让他们体验下窑民之苦,自然就知道生产不易了。”
“下窑吗?”万士和呆愣下问道,西山煤局有很多的工作,比如文书,比如账房,比如管理层的代办、会办、总办,还有就是最苦的苦力活儿,下窑井掏煤和洗煤,万士和就是询问陛下,是否要下煤窑,参与一线的生产。
朱翊钧点头说道:“下窑。”
廷臣们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都是一脸的复杂,果然论心狠手辣,论折腾人的办法,还是陛下的想法,更具有…突破性。
还是张居正站了出来俯首说道:“陛下,臣以为大司徒的办法更为妥帖一些,吹求过急,反而会因为急于求成而达不到预期的效果。”
陛下的办法不像是要解决问题,更像是为了惩戒,为了泄愤,为了发泄不满情绪。
“朕对他们就没什么预期,就是这帮家伙,让朝廷被这些个笔正们指指点点,朕也不指望他们有什么改变,所以就没什么是否会达到预期的说法了。”朱翊钧平静的回答了这个问题,就是为了惩罚,而不是为了让他们改过自新。
不对贱儒抱有任何期望,就是朱翊钧对贱儒们的基本态度。
张居正看向了海瑞,海瑞作为都察院的堂上官,这个时候应该站出来说两句话,总不能真的都把御史派去西山煤局挖煤去。
但海瑞是真的一言不发,都察院挑水的热闹,可是大明京堂靓丽的人文风景线之一,都察院在挑水这件事上丢了多大的面子,海瑞这个都察院总宪,心里对贱儒的怨念就有多大,反正整日里袖手谈心性,什么都不干,还不如西山挖点煤。
王崇古连连摆手的说道:“陛下,臣能不要吗?这帮人到了西山煤局,这西山煤局就没法生产了,这眼看着已经过了中秋,正是京堂各家各户囤煤炸的时间,这帮人这也不满哪也不行,做事是一点都不会,但是意见一大堆。”
“陛下,西山煤局不是垃圾场啊,陛下每次都去,西山煤局四处都打扫的很干净,他们去了,耽误事不是?”
皇帝想给,王崇古还不要呢!什么玩意儿,也配到西山煤局历练?耽误了生产,导致京师煤价飞涨,他王崇古可不想到陛下面前负荆请罪,一把老骨头了,实在是不想自己的名声被这帮贱儒给毁掉。
“王次辅所言有理。”朱翊钧沉默了下,还是认可了王崇古的说法,人厌狗嫌的玩意儿,放到哪里都是碍事。
海瑞重重的叹了口气说道:“陛下,臣昨天在都察院,临到傍晚的时候,收到了一封信,是一个十岁的孩子写给臣的,这孩子用十分稚嫩的口气,询问臣,为何不劝谏陛下关停西山煤局。”
“他在信里说:听说海瑞海刚峰是大明最骨鲠之人,可是这非善弊政,已经经营了近十年,京师霾灾数年如一日,未曾见骨鲠正气。”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说臣名不副实,空有盛名,难道不觉得羞愧吗?”
文华殿上一时间都有点沉默,因为这是奔着海瑞个人来的,也是奔着工部去的,还是老调重弹的西山煤局污染的事。
“臣昨日气的半夜睡不着,倒不是气别的,而是气这帮狺狺狂吠之徒,借着孩子之口说事,臣打算公开回应。”海瑞从袖子里拿出了一本奏疏呈送到了御前。
这件事谁在背后指使,一目了然,京堂诸官在皇帝的高压下,不敢对西山煤局指手画脚,京堂的百姓需要西山煤局的煤炭烧火做饭取暖,冬天没火真的会冻死人,大明从最顶层的建筑皇帝,到最穷苦的穷民苦力,都对西山煤局没有意见。
而对西山煤局一直有意见的是科道言官。
现在连这种下三滥的手段使出来了,找个孩子出来讲这番话最是稳妥,因为事情闹大了,闹到了不可开交的地步,也可以用童言无忌去糊弄去解释。
“大明京师的霾灾形成的原因极为复杂,之前因为烧柴,京堂四方皆是荒芜,无一点绿色,西山煤局的生产规模而言,并不是霾灾的主要原因,人的活动对自然的破坏才是,皇家格物院对比了钦天监万历元年至今的所有晴天数字,做出的判断。”朱翊钧没有看海瑞的奏疏,而是解释了下这个霾灾的问题。
是西山煤局烧那点煤炭对环境污染大,还是大明京师为了烧柴,把周围树木全都采伐光了,对环境的破坏大?
西山煤局那点煤才多少?把那些个掺了黄土的煤炸弄成的蜂窝煤算上,一共就六亿斤,满打满算也就是三十五万吨煤,这个产量在这个年代冠绝全球,没有之一,但其实真的不算多,放后世,县里一个小煤窑一年产量也能达到百万级。
皇家格物院对京堂的霾灾进行了系统性的研究,发现最近几年,随着煤炭的充足供应,京堂植被正在快速恢复,整个京师清朗的天气,在累年增多,西山煤局的生产规模对环境的影响是正面的,而不是儒学士所说的那样,完全是负面的。
格物院的回应不是没有影响,而是大明京堂这三年的霾灾,是烧煤加上植被没有恢复的共同原因造成的。
朱翊钧解释了皇家格物院的最新研究成果后,才打开了海瑞的奏疏。
海瑞的回应主打一个正面硬刚,绝不退缩。
他在表明了自己支持西山煤局的态度后,直接就把矛头对准了那些藏在孩子身后的大人们。
朱翊钧念着海瑞的回复:“每挖出来一千斤煤,就可以为至少十个窑民创造一日的工作机会,而这十个窑民的背后就是十个家庭,十个妻子外加三十个孩子,这一天都能吃得上饭。西山煤局每年上缴朝廷的利润超过了四成,而朝廷拿这笔钱去修桥补路,去投资更多的官厂,让更多的人有生计,去建立更多的三级学堂,让穷人家的孩子也能读书识字。”
“至于那些授意这个孩子写信的人,若是有话,可以直接当面说,不必躲躲藏藏,大丈夫走的都是方步,光明正大,光明磊落,何必如此鬼鬼祟祟,藏头露尾。”
因为是给孩子的回复,所以内容是俗文俗字,简单明了。
朱翊钧合上了奏疏,眉头紧蹙的说道:“看来真的有必要让他们到地底下去接一下地气了,假托稚童之口,行攻讦之事,简直可恶。”
朱翊钧对都察院的普遍存在的贱儒们,失去了最后一点耐心。
其实借着孩子的嘴说出自己想说的话,不是什么稀罕事儿,各种流传甚广的童谣,都是于此,比如汉灵帝末年的京都童谣,侯非侯,王非王,千乘万骑上北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