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9章 朝堂风云

她有条不紊地展开了调查。

首先,她找到堂兄沈博彦,委托他对京师的琉璃来源进行彻底的调查。调查结果证实,星汉市场上的琉璃几乎全部来自琅轩国。

随后,沈清歌召见了璟妃,从她口中了解到琉璃的生产条件,并确信星汉王朝具备生产琉璃的潜力,当前的困境仅在于缺乏核心技术。

沈清歌得知,琅轩国的琉璃工艺是民间手艺人世代传承的宝贵技艺,连皇宫也无法干预。

这表明短期内掌握这门技艺并不现实。

而且,璟妃还透露,尽管近年来琉璃价格不断攀升,但由于其易碎且难以运输的特性,加之从琅轩至星汉需经过大燕的潍城、岐山等地,这些地区不接受批量运输,只能通过个人携带,且沿途的流转税不断增加,导致琉璃手工匠人并未因此获得更多利润。

数日的深入了解,让沈清歌心中逐渐形成了一套完整的方案。

齐王失势后,很多工部户部的余党皆被清除,负责对外贸易的布政司里布政使由太后举荐的吴书之接任,而陈阁老联合陈元龙及吴书之上书,指责她代皇帝撰写奏折,触犯了后宫不得干政的祖训。

沈清歌意识到太后在毒杀计划失败后,开始采取更隐晦的手段与她斗争。

朝堂上众目睽睽,她必须小心行事,不能再给人留下把柄。

在这种重压之下,沈清歌急需在朝堂之上觅得一位能为其代言之人。她的目光投向了几位新晋的朝臣:

宋子墨 —— 翰林探花,财政奇才,虽新任不久,但其经济洞察力和创新政策已为星汉王朝解决了不少经济难题,目前担任户部郎中。

苏慕白 —— 商业世家出身,以其卓越的经济管理能力和贸易策略,担任工部要职,推动星汉王朝经济繁荣与市场开放。

梅子轩 —— 新进翰林,才华横溢,政治洞察力和文化外交手腕兼备,担任礼部关键职位,促进邦国之间友好往来与文化交融。

经过深思熟虑和观察,沈清歌确信这几人并未与太后势力牵连,尤其是宋子墨,还是她父亲的得意门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