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俄语中,“李萨”意为狐狸,能得到这样一个绰号,足以证明此人在质量检验部的特殊地位以及其为人处世的精明与狡黠。
李萨伸手接过信封,轻轻摩挲着,凭借丰富的经验,准确地判断出里面装有两张纸。
按照规定,他此时理应拆开信封,仔细检查信件内容,确认无误后再重新封好。
当然,即便信封没有封好,收到信件的人也不会提出投诉,因为质量检验部向来不接受任何形式的投诉。
然而,信封上“安德烈商贸公司”几个字以及那个特殊的徽标,让李萨陷入了短暂的犹豫之中。
在契卡的内部有一本小册子,册子上记录了一些名字,安德烈这个名字就在这些名字中。
不过,这种犹豫仅仅持续了转瞬即逝的片刻,李萨便恢复了往日的平静,面无表情地将信件递还给同事,说道:“没什么问题,送到飞机上吧。”
“没问题?”那个年轻的契卡显然愣住了。
他满脸疑惑,完全无法理解一向行事谨慎、狡猾如狐的老前辈,为何会对这封极有可能夹杂机密信息的信件如此轻易地放过。
这还是他所熟知的那个“狐狸”李萨吗?
但李萨毕竟是质检组组长,年轻契卡即便心中充满疑惑,也无可奈何,只能将信件投入了一个专门用于存放待发邮件的箱子内。
这个年轻人啊,终究还是没能完全领会“狐狸”这个绰号的真正含义。
质量检验部是一个极为特殊且苛刻的单位,一旦质检员工作出现疏忽,导致机密信息泄露,必然会受到严厉的牵连。
但更为关键的是,倘若审核了不该审核的东西,同样也会遭受处分。
就拿去年来说,质量检验部的小伊万,那可是个工作认真负责的好同志。
然而,正是这份认真给他带来了意想不到的麻烦。
当时,他在一个外交邮包里发现了足足几十盒鱼子酱。小伊万满心以为自己立下了大功,便毫不犹豫地将邮包扣押下来,并向上级递交了报告。
结果可想而知,当天下午,内务部的人便出现在质量检验部,他们以调查鱼子酱为由,将小伊万带走了。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自那以后,李萨便再也没有见过小伊万。
“有些东西能查,有些东西不能查,一只真正的狐狸要能够作出明智的选择。”
李萨无视年轻契卡诧异的目光,顺手从拆开的邮包中取出了一根雪茄烟,点着后,深深的抽了一口。
烟雾遮掩住了他那双狡猾的眼睛。
两个小时后,一只贴有特殊标记的箱子被稳稳地运送到一架客机的机舱之中。
十个小时后,客机缓缓降落在目的地机场。
机务人员迅速行动,将箱子从机舱中取出,马不停蹄地送往京城邮局的航空邮包处。
在邮局那忙碌的分拣区域,一双布满老茧的大手精准地将箱子中的信件挑选出来。
工作人员仔细端详着信件上特殊的暗记,确认无误后,将信件小心翼翼地装进了一只帆布包内。
帆布包内的漆黑让信件觉得有点不舒服。
紧接着,随着工作人员的走动,信件感受到一阵持续的颠簸。
当它再次重见光明时,已然身处一间布置独特的办公室内。
这间办公室不算宽敞,摆放着五张桌子。
其中四张桌子上,高高地摞着一沓沓信件,仿佛一座座小山丘。
而另一张桌子则被单独放置在最前方,一位身着灰色制服的中年人正端坐在那里,神情专注而严肃。
信件被摆在了其中一个桌子上,拆信员是个五十多岁的老古板女同志。
此刻,她目光敏锐,一眼便捕捉到了信件上的特殊标记。
她微微扶了扶眼镜框,镜片后的眼睛里闪过一丝疑惑。
老古板女同志抬起手示意了一下,拿着信件快步走到中年人的面前:“主任,这是司机同志从莫斯科寄来的秘信,这次用的是一个新渠道。”
“李司机才刚去莫斯科没几天,就搞到了情报?”中年人听闻,不禁微微皱起眉头,眼中满是惊讶之色。
他迅速伸手接过信件,随即拿起一旁的显影剂,小心翼翼地涂抹在信件上。
一个个文字陆续浮现出来。
“宇航训练用离心机的工作原理”
中年人轻声念道,忍不住倒吸一口凉气。
他虽在情报领域经验丰富,但眼前这些专业内容实在太过高端复杂,即便他也一时难以理解。
“马上誊写下来!”
老古板女同志的手速很快,眨眼间便把内容誊写了下来。
完成誊写后,信件被密封进一个档案袋里,也许从此它再难有重见天日的机会。
中年人手持誊写好的材料,快步走到门口,抬手敲响了农夫的办公室门。
片刻后,办公室门缓缓打开,中年人走进屋内,与农夫低声交谈了几句。
随后,一通电话从京城气象局拨出。
半个小时后,国防五院迎来了一位神秘的陌生客人。
国防五院的实验室内,研究员徐蓝如和航空专家陈教授听闻要被请出去见一位神秘客人,心中不免有些忐忑不安。
特别是徐蓝若因为在东风导弹的研制中表现优秀,得到了钱老的肯定,现在已经是主力研究员了,每天忙得不可开交。
他们暗自揣测着这位神秘客人的身份,究竟是什么样的人物,能够直接将他们从紧张的实验工作中叫出来。
“两位,从现在开始,你们所听到的,所看到的全都是一级机密!”
“明白。”国防五院本身就是保密单位,徐蓝若和陈教授都齐齐点头。
徐蓝若问:“同志,您是?”
陌生客人并没有介绍自己身份的意思,直接将材料递了过来。
“两位,这里有一份技术文档,不过内容并不完整,还请你们先看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