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彻本来一开始还挺好说话,问他是不是累了,想要多休息休息。结果一听他一走就是半个月,差点没把毛笔丢他头上。
唐文风躲开毛笔,很无奈:“您是皇上,注意仪态。”
崔彻用力一拍桌,震的桌上的笔架都颤了颤:“你自己说说,你从扶桑回来才多久?这京城是有吃人的怪物还是怎么的?你就那么不乐意呆,非得往外蹿?”
唐文风试图解释:“微臣这不是去找人吗?”
“找人?找个鬼!”崔彻气道:“他要还活着,早就回来了。这都几个月了?你自己算一算!”
唐文风垂下眼不说话。
崔彻深吸一口气,又慢慢吐出,服了软:“行行行,算朕说错了话。”
唐文风抬眼看他:“所以这假您给批吗?”
“批批批!”崔彻火冒三丈,骂骂咧咧地重新取过一支毛笔,“砚台那个混账回来后最好别让朕看见他,要不然定要赏他一顿板子不可!”
龙飞凤舞地写完一张批条,崔彻拿过私印重重盖了一个戳,拍到桌边:“拿着你的假条滚蛋!”
唐文风乐颠颠上前拿走假条,行了个礼转身往御书房外走。
崔彻都以为他离开了,结果那人又从门外探进来一颗脑袋,张嘴就是一句:“砚台手上有先帝御赐的金牌,您不能打他的板子。”
“!!!”崔彻抓起手边的砚台砸过去,怒吼,“你赶紧给朕滚蛋!”
唐文风麻溜儿地滚了。
等到崔彻冷静下来,看见地上那方砚台瞬间心疼起来:“快快快,快看看摔碎没?”
这是他举行冠礼的时候,唐文风送他的。
福安连忙小跑着过去将砚台捡起来,仔细看了看后,松了口气:“没坏,一点儿没磕到呢。这唐大人送的东西就是结实。”
崔彻哼了声:“朕看他是早就防着这一天。”
*****
为了赶时间,唐文风一行当天就出了京城。
崇州离京城不算远但也不算近,往返得花上差不多八天。
一路上风餐露宿,几人在第四天的傍晚,险之又险地赶在关闭城门前的最后一点时间进了城。
唐文风他们对这边不熟,特意带了一个之前跟着砚台来过崇州的护卫,对方叫庄舟,是家里第二小的。年岁最轻的是康子。
想当初第一次听见他的名字时,还不知道此舟非彼周,唐文风和王柯几人差点一口茶喷出来。过后异口同声地夸道小伙子名字取的有意境,把人夸的面红耳赤。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进城后,几人找到一间客栈要了两间客房住下。赶了近乎一天的路,也没什么胃口,让小二送了水来,洗漱一番后便睡下了。
第二天早上,下楼随便点了些包子馒头和粥,草草应付了饿得像在打鼓的肚子,唐文风一行便出了门。
鸡鸣山在城北郊外,山上有座古庙,叫无名寺。
据说曾有得道高僧圆寂后化出了舍利子,也有说一位达官贵族家的夫人多年未孕,来此地拜过送子观音后,不久便怀上了双胎,还有人说曾亲眼看见文曲星降世的吉兆,......总之众多纷杂的传说让这座无名寺的香火格外鼎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