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的大理寺评事侯善业,他听到上官毕正义升堂的命令后,连忙转身跑进其中一个大堂内做准备。
当前大理寺共设大理寺丞六人,他们分管大唐360州的刑狱案件,而毕正义分管的正是京兆府和洛阳一带的州郡。
毕正义认真地听了一小会老汉喊冤的内容后,知道此事的始作俑者竟然是张亮的义子。
而且根据老人方才的言语,此事竟然牵扯到刑部尚书张亮。
前些天洛州刺史贾敦颐上疏弹劾张亮的义子,随后陛下马上把张亮和刑部的人派去查处此案件。
没想到张亮还未回到长安,而涉及此案的人便提前一步到长安告御状。
当毕正义了解老人申冤的来龙去脉后,他的眉头紧紧地皱了起来。
“这桩案件棘手啊!”
“看来张尚书选择包庇自己的义子!”
毕正义在心里暗忖一会后,接着慢步走下高高的台阶,来到黄老汉的跟前说道。
“长者,现在请您随本官进去升堂,有何冤屈可在堂前说出来。”
现在知道此事的百姓太多,恐怕要不要几天时间,整个长安城的百姓也会传遍。
即便他有心想替张亮隐瞒,现在也没办法做到。
黄老汉直接朝毕正义跪拜磕头,并且泪眼婆娑说道。
“小民的儿子一家三口,活生生地被洛州录事参军事张超打死,请大人一定要为小民做主!”
“朝廷派来的钦差大臣是贼子的义父,他们两人串通在一起,让小民无冤可伸!”
“小民实在被逼的走投无路,才不远千里来长安告御状!”
围观的百姓听到还有隐情,而且钦差大臣竟然还是行凶贼人的义父,他们的情绪变得更加激动。
围观的百姓看热闹不嫌事大,他们纷纷高声询问道。
“长者,那么钦差大臣叫什么名字?”
“你不妨把他的名字说出来,让大理寺的大人好好地审查他!”
黄老汉看到长安城的百姓都替他说话,他原本忐忑的心也多了几分底气。
这些话都是带他来长安的中年男子所教,包括他的这身行头以及让他去西市喊冤,全都是那名好心人指点。
闹出了这么大的动静,即便最后他孩儿一家的冤屈得不到伸张,他相信那名钦差和贼人的下场也不会好。
大理寺丞毕正义眼看百姓有些不受控制,他连忙大声喊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