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0章 印度古代帝王之阿育王

这就是印度 开心可可 2265 字 2个月前

由于阿育王的幡然悔悟,并且积极的爱护人民,保护生命,护持佛教,所以他被人们尊为——护法明王。

3、治国方针

阿育王的治国方针是基本遵从于佛教的精神,即通过和平的方式实现国家的统一。尽管阿育王对羯陵伽国的征战的惨状深有感触,但是仍然将其土地编入了帝国的版图。他虽然禁止杀生,但是没有废黜死刑。

他虽然是佛教徒,但是对其它宗教也很宽容,允许它们的存在,婆罗门教、耆那教及其传统文化都得以共存。他的这种宗教政策,也成为了以后印度君主的惯例。

他下令关闭“阿育王地狱”,放弃狩猎,严禁捕杀任何动物。开始食素,还采用了各种人道的政治方针,如建立政治保护区、废除许多粗暴的法律等。他命令官员,无论在何处,都要将人民当成自己的子女一样。

他发起了一系列建设活动,建立了佛教寺院和道德学校,为贫困人民提供救济和福利,同时也使这些地区成为知识和智力的中心。他建立了专门的医疗设施,为帝国的平民百姓提供医疗照顾,这些设施在当时的世界上是非常先进和创新的。

其中阿育王的一项重要决策是引入了公共服务机构。他的政府实行了许多公共服务项目,以提高公民的生活水平。这些服务项目包括建筑和修复道路、桥梁和水利设施,改善供水系统和灌溉设施,以及向人们提供公共教育和医疗保健。

4、传播佛教

当时,释迦牟尼创立佛教已经有300多年了,期间经历了七位持法者,进行过两次大结集。佛教的四谛、五蕴、八苦、众生平等的思想也广泛传布到印度次大陆的千家万户,但与这时的耆那教、婆罗门教、阿耆昆伽教等印度的其他主要宗教相比,并未取得压倒性优势,更未传布到印度以外的地区,而随着传播的进行,其内部也分化成了不同的教派。阿育王在结束战争之后,开始专注于礼佛,他广修寺庙,召集四方僧人,编撰,完善和整理了许多佛经,佛教得到了很大的发展,这段时间可以说是印度佛教的黄金时期。

阿育王宣布他将不再主动发动战争,即使不得已的战争也将尽量减少伤亡。他定佛教为国教,将他的诏令和“正法”的精神刻在崖壁和石柱上,成为着名的阿育王摩崖法敕和阿育王石柱法敕。阿育王所倡导的正法,包括的内容主要有:对人要仁爱慈悲,包括孝顺父母和对待亲戚朋友。对动物也要尊重它们的生命,因为它们也是众生平等的一部分。要多做有助于公众的好事要对其他宗教宽容,和平共处。这些“正法”的内容体现了佛教的基本精神,也包含了阿育王本人的政治需要。

阿育王向佛教僧团捐赠了大量的财产和土地,还在全国各地兴建佛教建筑,据说还重新取出当年的佛祖舍利,装入个宝函,传说为此在很多地方重新建造了个宝塔来安放佛祖舍利。为了消除佛教不同教派的争议,阿育王邀请着名高僧目犍连子帝须长老召集1000比丘,在华氏城举行大结集(此为佛教史上第三次大结集),驱除了外道,编撰了《论事》。这些记载,就是佛教最早的经典。

阿育王还亲到各地去朝礼佛的圣迹,修建佛塔,访问有名的大德高僧,又在全国的名胜地方的大山崖上,刻上佛的教导,使大众都能看到佛的教诲。这些文物至今还在那里屹立不倒,成为印度佛教史和世界佛教史上的无比瑰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