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李兴邦还是收下了那盒珍珠。

有的东西不是有钱就能买来的,有的时候你还需要一点势力,更需要一点运气。

品相好的珍珠同那些干净的宝石一样难得,尤其对华国人来说,珍珠的地位并不比宝石低。

1931年1月,美利坚经济已深陷大萧条泥潭,尽管对外美元依旧坚持“金本位”,并且同其它货币的汇率依旧保持在一个稳定的数字,但实际上市场已经对美元的价值产生动摇加上欧洲银行危机引起的全球恐慌,美元兑换黄金的频率开始逐步加快。

但事实上由于美利坚的产品价值暴跌,这个时期的美元购买力大幅上升,只不过由于美利坚国内失业率已经从去年的3%攀升至15%到20%区间,民众实际能够支配的资金数量大幅降低,这也就让商品的贬值没有起到任何对市场经济的刺激作用。

但那些只是针对普通民众的。

对于张训来说,这简直是掠夺美利坚资产的大好时机。

李兴邦早在去年开始就已经将手上大部分的美元都置换成黄金了,他的手上有一个纺织厂,由于农产品价格的暴跌,纺织的成本大幅降低。

但也由于国内经济下行,他的工厂已经很长时间没有接到大批量的订单了。

张训其实对于以后国内可能需要的物资并不十分清楚,他只大概知道粮食是最重要的,然后就是药品、酒精和棉布这些基本物资。

但张训也清楚,除了药品和酒精这种管制物资,他要是抱着赚钱的想法购进大批量的棉布,肯定会对国内的市场造成冲击,甚至会进一步压缩民族资本的生存空间。

但他也清楚,等到战争爆发,用作军服制作的棉布和包扎伤口的棉纱肯定会是最紧俏的物资之一,这种东西要是不买他一定会后悔的。

每当他想要有所动作的时候,他就越能感觉出个人的行为在时代当中的无能为力。

他所能做的不过是顺应历史趋势添一把火,若是这把火能够旺一些,也就不算他白费功夫了。

张训最后还是在李兴邦的工厂下了一批棉布和棉纱的制作订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