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陆远尘将祭祀的所有流程确定下来时,大半个月的时间已经悄然过去。在此期间,他提出的炼钢优化方案实验计划也收获了一些成果。部落成功炼出了首批高质量的钢材,虽说这批钢材与现代的优质钢材相比,仍存在明显差距,但在当下这个时代,已然是相当了不起的成绩。其品质远远超越了青铜,就算和陆远尘出生的大靖王朝所生产的钢铁相比,也毫不逊色,甚至在某些特性上更具优势。
然而,陆远尘并未急于推动这批钢材进行大规模生产,用于制造武器和器具。他只是开展了小规模的实验性生产,打造了一些供高层指挥官使用的绣春刀,以及铁锤、铁砧、铁夹子等工具。他打算等钢铁的性能完全稳定后,再进行大规模的量产。
随着祭祀流程的确定,祭祀的日期也正式进入倒计时,定在七天后正式举行。如今汉部落人口众多,让每个人都赶到祭祀现场既不现实,也没有必要。于是,陆远尘安排陶窑烧制神灵的塑像,并在汉部落城池内的不同区域,以及城外的各个村庄,搭建起供奉部落神灵的临时殿堂,以便在祭祀当天,族人们能共同进行祭拜。
就连距离这里几百里外的磁铁矿场,和几十里外的铜矿陆远尘都派人乘坐着巨雕送去了塑像,同时接回需要参加祭祀的战士。不但如此,连部落新制定的图腾旗帜陆远尘都让人送过去一面。只是这些送出去的图腾旗帜并没有经过巫文等特殊处理。
在城池内城南城门南边的广场上,英灵碑矗立在中心位置。而南边方向,早在神殿建立初期就有一座二层建筑,原本它是作为神殿使用的。但由于当时祭祀的人员过多,且部落供奉的神灵都在巫神山上,无法常驻此地,这座建筑便一直闲置着。如今,它正好被用作祭祀的重要场所,专门用来摆放神灵的塑像,而其他参加祭祀的族人则在建筑外进行祭拜。
在这七天时间里,陆远尘还启动了参加祭祀人员的选拔考核工作,不再像以往那样随意参与。选拔标准包括身体强健、为部落做出过突出贡献、思想积极向上等方面。选拔方式分为推荐和考核两种,拥有推荐权的并非个人,而是长老会和民团组织。
这次祭祀,陆远尘决定允许已加入民团的游人派出代表参与,但这些代表必须是表现优秀、真心向往汉部落的人;同时,刚归属汉部落的人也可以派出代表参加,不过需要经过考察批准。
七天转瞬即逝,所有准备工作都已就绪。祭祀当天,族人们早早起床,精心穿戴整齐。获得许可参加主场祭祀的人,纷纷向内城南大门外南边的神殿广场走去,而那些未被允许的族人,则在各自区域的临时神灵殿堂进行供奉祭拜。
尽管已经对参与人数进行了精简,但神殿广场上依旧聚集了一万多人,可谓人山人海。族人们的讨论声交织在一起,让现场显得格外嘈杂。为了维持秩序,部落不得不派出大量战队战士,执法殿也紧张地安排人手在现场严密盯防,以防出现意外情况。
祭祀定在午时举行。由于不少族人住得较远,早早起床后甚至来不及吃一口东西。还没到午时,许多人的肚子就开始咕咕叫了起来。这时,一些头脑灵活的族人瞅准商机,在神殿广场附近售卖吃食。他们售卖的食物种类繁多,有面条、饺子、烤肉等等。这些族人推着木质小推车,车上放着陶质炉子,架着陶锅,大声叫卖着,一些参加祭祀的族人也是边在附近游逛边三两成群的议论着什么,让这片区域如集市般热闹非凡。
“哎,你说,这次祭祀,神灵真能听到咱们的祈祷吗?”一个小伙子碰了碰旁边的同伴,小声问道。“那肯定能啊!咱们部落这么诚心,神灵肯定会保佑咱们的。”同伴自信满满地回答。
而那些带着孩子的妇女们,一边安抚着因为饥饿有些烦躁的孩子,一边警惕地看着周围,担心人群太拥挤会出意外。“宝贝乖,再等等,等祭祀完了,娘给你做好吃的。”一位母亲轻声哄着怀里哭闹的孩子,眼神中透露出对祭祀的敬畏和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