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娘走过来,插言道。
他老爹在一边笑而不语。
一家人吃完晚饭。
季宇宁从随身的包里掏出一张歌谱,这是他这两天在学校里图书馆看书的时候写的。
“爸,你看看这是我刚写的一首歌。
我觉得前两天这中美建交了,现在该考虑海峡两岸了。”
老爹有点儿奇怪的接过季宇宁递过来的歌谱。
“鼓浪屿之波。
唔,这个歌词倒是正好适合现在的形势。
今天,我们会上还在讨论那封告海峡对岸书呢。
马上明年的1月1号,这篇文章就要发在报纸上。
嗯,这首歌的歌词也写得很妙。
不错。”
前世这首《鼓浪屿之波》是在1981年的12月创作的,当时闽省以及鹭岛市特地请了国内不少诗人、音乐家和歌词作家来闽省采风,就是要请他们创作一首表达海峡两岸骨肉亲情的歌。
这些人在82年创作了近百首歌,这首歌就是其中最好的一首。
歌词的创作者,站在鼓浪屿的日光岩上,很自然地以“人在异乡为异客”的角度来构思歌词内容。日光岩上鸟瞰海岛美景,显然又乐于融入当地,乐于以异乡为家乡。夜里听涛起意,便成就了“逆向书写”方式的“正向抒情”。
这种“逆向”和“正向”,就像两根结实的纤绳,将内地和海峡对岸紧紧拉在一起。这便使表面柔美的《鼓浪屿之波》具有了内在的张力
后来这首歌甚至成为了鹭岛市的市歌。
老爹看完歌词,他又禁不住根据曲谱哼唱起来。
“鼓浪屿四周海茫茫,
海水鼓起波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