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4章 金陵十六楼

金陵十六楼可是鼎鼎大名,也有一名叫诗词吟咏十六楼。

楚敏、孙山等金陵本地子弟都如雷贯耳,就是后世李天涯也曾经听历史老师讲过。

洪武中叶,明太祖朱元璋下诏开建“京都酒楼”。落成后,又令工部建造“十楼于江东诸门之外,令民设酒肆以接四方宾旅,既又增作五楼,至是皆成。”这就是明史上着名的“十六楼”。

金陵十六楼,红妆燕舞、狂客琼浆。

明初的这些酒楼由官方统一督建,但由民间自主经营,甚至一楼之内,拥挤着几家酒肆业主。每家酒肆各办酒食,挂牌招客,竞争十分激烈。有些酒肆还设有专职的侑酒花魁,借以吸引酒客。朝庭对酒楼的营业只收课税,不加干涉。明太祖赐给百官钱钞,让他们到酒楼聚宴欢娱,目的就在于刺激金陵酒肆业的繁荣,后来又叫花月春江十六楼。

实质上就是皇家经营的内部青楼酒肆,仅供官宦士人享乐,普通民众乃至庶民则无缘得见。

十六楼分别是“南市楼、江东楼、集贤楼、乐民楼、讴歌楼、叫佛楼、清江楼、石城楼、来宾楼、重译楼、澹烟楼、轻粉楼、鹤鸣楼、醉仙楼、梅妍楼、翠柳楼。客人在十六楼饮酒时,酒楼还有由教坊司派遣来的识礼仪、懂乐舞的青楼女子弹唱以助兴。金陵人上酒席颇注重礼节,长者坐上席,敬酒也是按此规矩依次而行,不可违礼。

金陵十六楼的建立,大大激发了金陵士人参政议政的愿望,或许被元人统治中位居“第四人等”的南方士人群体,在朱明王朝中焕发了活力,即便在歌舞酒宴、日日缠绵之中,也有积极入世和奋发向上的精神和面貌,金陵十六楼有诸多经典诗词传世。

但明初金陵十六楼繁华一景,却在靖难之役后成为绝响,朱棣迁都燕京,金陵徒留皮囊,王气黯然。金陵十六楼也名存实亡,走向荒凉。从此,慢慢被金陵人遗忘。

没料到,天启朝元年,金陵十六楼突然被神秘巨宦收购整顿,同时重新装潢开业,焕然一新,并广纳花魁名妓,重焕光芒,其繁华奢侈比原来有过之而无不及。据说,金陵流传一句话:只要你想象得出来的,在金陵十六楼都可以买到。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而最为金陵士子津津乐道的是,金陵十六楼里消费特别昂贵,用一掷千金来形容简直就是小巫见大巫,这是一座名副其实的销金窟

而人们更好奇的是,金陵十六楼的主人是哪个?

原来,就是眼前的谢玄衣。

金陵乌衣巷谢家富甲天下,谢玄衣号称视钱财如粪士,出入美人醇酒不离左右,但没想到居然还如此豪富。

李天涯忍不住摸了摸鼻子,其他人知道谢玄衣大名,纷纷咋舌。

李天涯道:“不知谢小侯找在下,有何事见教?”

谢玄衣笑道:“其实也不单是我找你,此次吃饭却是另有主人,诸位请跟我来。”

还有其他人?

谢玄衣也不再说话,径自进了院里,但听脚步声响,里面迎出一位纶巾男装的美貌书生。

李天涯目光一瞥,更是惊讶,却是白衣如雪、风姿绰约的河东君—柳如是。果然是她。

李天涯回来后,曾令玉墨去箬影馆拜访过,除了获知苏蓉未归,留守的金嫲嫲说柳如是早已不在此处居住,去向不明。却不料是跟谢玄衣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