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连汉唐集团授权给龙德时代、比亚迪等电子公司的低端固态电池,其能量密度也达到了 0.6 度每公斤。
按照重量 400 公斤来计算,便可容纳 240 度电。
即便百公里消耗 15 度电,这 240 度电也足够支撑车辆行驶 1600 公里的路程。
再看此前公布出来的号称最为先进的宝岛省威能科技所研发的固态电池,其 300 公斤的电池续航仅为 1000 公里,哪怕再增加 100 公斤。
续航里程也不过仅仅增加 300 多公里,根本无法与汉唐集团的低端电池相媲美。
更何况,当前威能科技的固态电池虽然号称可量产,但实际上想要真正实现量产,最少也得花费数年的时间。
单单是成本控制这一项难题就足以让他们耗费好几年的精力去攻克,毕竟研发成果转化为产品上市并非一蹴而就的简单事情。
所以,国内的一众新能源企业对于国外的竞争压力并不感到担忧,更何况他们还拥有汉唐新能源的高端固态电池作为坚实后盾。
即便国外最先进的固态电池结合最为先进的斯特拉三电系统,也根本不是星空 001 以及深空 001 两款电动汽车的对手。
对于深空汽车以及星空汽车两家公司,楚云天有着独特的战略规划,他并不打算将这两家公司整合在一起。
而是希望它们能够在高端电动汽车领域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展开良性竞争,从而获得足够强大的竞争力。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两家公司的研发部门得到了极大程度的扩充。
由于汉唐集团的大规模投资入股,深空新能源以及星空能源这两家公司在全世界范围内的知名度和影响力都得到了显着提升。
在两家公司启动人才招聘计划之后,犹如一块强大的磁石,吸引了大量的专业人才纷纷加入其中。
再加上汉唐集团所提供的庞大资金以及先进技术支持,在两家公司的眼中,此刻全世界范围内已经没有一家车企能够对他们构成实质性的威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