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4章 人才的招募,价格上的区别对待!

毕竟,未来汉唐集团所要涉足的业务领域极为广阔,没有足够数量和高素质的科研人员。

哪怕楚云天和慕倾月个人能力再强,他们俩就算 24 小时不间断地处于研发工作状态,也不可能独自完成如此众多且复杂的科技研究项目。

就拿之前的强人工智能糖糖来说,楚云天也仅仅只是搭建好了其中的框架,后续的完善和补充工作则是由公司招募的大量软件工程师在楚云天所搭建的框架基础上,一点一点地精心雕琢完成的。

楚云天搭建的框架就如同大树的主干以及根系一样,为整个项目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而软件工程师们进行的完善和补充工作,则相当于大树的枝干和树叶,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楚云天的研发速度虽然很快,但与成千上万名研发人员齐心协力所产生的巨大能量相比,也只能是小巫见大巫,根本不可相提并论。

在全球汽车产业的舞台上,如火如荼的固态电池之争终于全面拉开了帷幕,这场竞争或许将成为决定未来汽车行业格局的最终决战。

全世界的车企在这一关键时刻,纷纷摒弃前嫌,携手联合在一起,他们犹如嗅到血腥味的鲨鱼,集结了海量的资金,开始疯狂地投资那些除炎黄国之外、在世界排名前列的电池公司。

尤其是那些已经初步取得固态电池研发成果的电池公司,更是成为了众车企竞相追捧的香饽饽。

大量的资金如潮水般涌入这些公司,他们满心期望借助资本的力量能够推动这些电池公司更快地实现固态电池的量产与技术突破,从而在这场新能源革命中抢占一席之地。

当然,也有一些车企采取了更为直接的策略,他们直接找上门来,急切地要求从汉唐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采购固态电池,以便安装到自己生产的车辆上。

值得一提的是,他们的采购范围并不仅仅局限于高端固态电池,就连那些低端固态电池也被纳入其中。

也就是说,有部分车企妄图采用一种左右逢源的策略,一边大力投资其他的固态电池研发企业,试图在未来拥有自主的固态电池供应渠道。

另一边又从炎黄国采购现成的固态电池,以求在当下能够迅速推出搭载固态电池的车型,从而安然度过这一充满变数与危机的转型期。

然而,炎黄国岂会轻易给他们这样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