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比起早些年的一些国营企业个人承包的尝试,他这个第一个方案办的难度不大,毕竟性质在这里,还属于国有企业。
主要的重难点则是员工购股与改制的问题,相对来说第一种模式他的改革压力最轻。
棉纺厂工人若是没钱购买股份,他哪怕找银行或者以之后收入来抵都没问题。
但这种模式的坏处在于,工人们还是有着铁饭碗的心思,真正的管理人员可能最后还是老一批人。
并且县里仍然保留了对于棉纺厂的控股,哪怕他在位时答应不参与经营,不会干扰棉纺厂在股份制模式下的生产。
但他保证不了下一任的想法,一旦经营有起色或继续改革,重新借题发挥以股份插手经营,这对棉纺厂的来说反倒是新的困难。
第二种改革模式的更为直接并且也更加大胆,属于彻底“民营化”。
这种模式胜在产权清晰,内容明确,不会有大的纷争。
但是对于政府或者沈旭东的压力更大,或者说需要非常大的魄力。
哪怕县里是收了全厂职工的参股资金,并且是全体员工参股集体经营的模式,但国有资产流失的这个风险依旧存在。
在这个股份制究竟姓“资”还是姓“社”都没明确的年代,他这种模式相当于是全国的一个先例。
沈旭东清楚上头其实对于股份制肯定是支持的,但是到今年为止都没有彻底明确的态度。
没有明确就意味着有争论,他虽然只是对县属的国营企业进行改制,还是一家已经快没落的棉纺厂。